機械制造業是我國的傳統行業,也是經濟的基礎和支柱。但我國的機械制造業跟國外相比為什么還是很落后,最近幾年還變得非常困難。許多大學生畢業也不愿意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這是為什么呢?
高端產品生產困難
一,機械制造業進入門檻低,但做強做精難。我國機械制造企業遍地開花,大大小小幾十萬家。懂點技術,買幾臺設備就可以營業,所以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要想在機械制造業出類拔萃,企業一要投入高端設備,二技術力量要雄厚,技術人才沒個十幾年的磨煉無法真正成為專家。另外廠家太多,造成價格競爭,利潤普通不高。
小企業多,競爭激烈
二,機械制造業工人收入不高。產品利潤不高,薪水自然難以提高,所以很多企業留不住高端技術人才。
工人工資不高
三,產品生產周期長,工作環境差。從接到客戶詢價開始,分析圖紙,研究生產可行性,提出建議改圖紙,再報價。多數報價是沒有成交的,客戶都會貨比三家,甚至多家。只有利潤放低了,客戶才會跟你進一步探討產品。價格合適了,客戶會實地考察,不滿意了仍然PASS。工廠情況認可了,再簽開模協議,打樣,樣品確認。然后是小批量試單,最后正式批量生產。這個過程比較長,正常的幾個月時間。大訂單大客戶甚至一兩年才能進入大批量生產。車間工人的工作環境也不好,機器轟嚀,有的鑄造產品要加熱熔化,高溫作業。有的生產設備還要非常注意安全,生產事故時常發生。
工作環境差
四,見效慢,付款有賬期。機械制造業也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三角循環債中,你不給客戶欠,總有的工廠為了生存讓步,生意被搶走。所以基本上的企業都默認賬期付款,30天,60天,180天結算的都有。金額大的單子客戶還會承兌支付,更是降低了企業的利潤。利潤本不高,企業承擔的貨款風險又高,造成機械制造業舉步維艱。
三角債
五,機械制造企業還要面對原材料價格的不確定性,工人工資的日益上漲,各種稅賦,水電開支。現在環保也要過關,所以還要不斷地投入資金和設備來解決這些問題。
企業負擔重
當前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機械制造業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一方面接單難,不接單沒法正常運營。另一方面生產難,接了訂單賺不到錢,沒辦法增加設備,改進工藝,提高技術。中國的機械制造業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才能發展起來呢?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