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C2M的時候,未來C2M會是平臺化運營,而在C2M的平臺上,首先要支持的是C2M的模式(這個模式還沒有統一結論);但也需要支持非C2M的所有的模式。一方面未來有個性化的產品,也有非個性化的產品;而個性化的產品,也需要是標準的原材料與個性化定制的部件共同組成的。所C2M平臺是非常復雜,將涉及到設計、產品研發、采購、生產、物流、銷售、營銷等各個環節,所以C2M將涉及這些領域的專家!
在交流C2M的過程中,因為背景不同,所以每個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不同的:有的人從信息化角度考慮,有的人從電子商務的角度考慮,有的人從供應鏈的角度考慮,有的人從設計的角度考慮。C2M是融合的系統,所以需要從各個方面都吸取經驗,但從發展的角度看,C2M還是要賦予一些新意,要有創新!
當發展到工業4.0,最大的轉變是從短缺經濟,轉變為過剩經濟。而短缺經濟時代,產能是瓶頸,供應鏈管理是關鍵;但過剩經濟時代,生產力的水平已經足夠發達,人的個性化需求是主要矛盾,在個性化的時代,個性化產品的設計將是主要瓶頸。
為什么很多企業強調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
工業3.0時代,先進企業已經將供應鏈優化的問題通過信息化解決了。但中國大部分企業,在享受中國改革開發的紅利,沒有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供應鏈,已經取得一定的規模。而隨著經濟形式的變化,中國的制造企業,將必須通過優化供應鏈的管理,一方面提高服務水平,另外一方面需要降低成本。
根據這個趨勢,供應鏈優化實際上是中國大部分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另外一個原因是,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透明化是未來個性化定制的基礎,在沒有這個基礎的時候,一方面無法積累大數據,另外一方面無法實現多領域的信息的協同。
而個性化時代,最大的瓶頸應該是在設計能力。個性化時代,最大的瓶頸應該是在設計能力。
隨著個性化產品的豐富,必然要求有更多的設計資源。個設計能力的大幅度供給的增加,取決于設計的分工。
而設計分工,一方面要能實現設計經驗共享,另外一方面需要設計工作的協同。
在設計服務層面,還需要在設計沒完成的時候與用戶能夠借助工具討論需求;而如果用戶是企業的專業人員的時候,專業人士有共同的語言可以溝通,但如果用戶是終端消費者,那么與用戶的交互,就需要有直觀的交流的工具。
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與終端用戶交互3D圖像的需求會增加,同時也就會對簡單易用,并能簡單交互的3D工具提出很高的要求。
所以我特別關注3D設計工具的發展,未來在C2M時代,會出現一個大型的以SaaS服務模式提供的3D設計的軟件公司。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