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重慶市“生豬產業大腦2.0+未來豬場”新聞發布會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重慶市未來豬場建設指南》提到推動養殖智慧化。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如何幫助豬場實現數字化管控?4月15日,重慶市“生豬產業大腦2.0+未來豬場”新聞發布會上,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市農業農村委新聞發言人陳勇回答了記者提問。
陳勇介紹,《重慶市未來豬場建設指南》明確了五大應用場景,其中之一就是養殖智慧化,主要是通過深度融合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實現種源管理、繁育生產、健康管理和生態安全等數字化管控,提升生豬繁殖性能和生產效率。
在種源管理方面,借助物聯網技術,為每頭種豬佩戴電子耳標,這相當于種豬的“身份證”。通過耳標和智能監控,可實現采集種豬的運動軌跡、進食、飲水等基礎數據,并上傳至生豬產業大腦數據平臺。通過分析種豬運動的數據,精準判斷其配種最佳時機,有效提升受孕率。大數據技術還能對種豬的系譜信息、繁殖性能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幫助養殖企業篩選優良種豬,優化種豬繁育體系,提升種豬質量。
在繁育生產方面,利用物聯網傳感器監測母豬妊娠期的體溫、心率等生理指標,預測分娩時間,讓養殖人員提前做好準備。仔豬出生后,通過智能設備記錄其生長數據,比如體重變化、進食頻率等,利用大數據建立生長模型,評估仔豬的生長狀況,及時調整飼養策略。
在健康管理方面,利用物聯網傳感器,可實時監測豬舍內的溫度、濕度、氨氣濃度等環境參數。一旦環境指標超出正常范圍,第一時間系統就會預警,提醒養殖人員及時調整,降低生豬因環境不適引發疾病的風險。同時,通過豬舍內安裝的智能攝像頭和健康監測設備,可實時采集生豬的體溫、呼吸頻率等生理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模型,對這些生理數據進行分析,能夠提前預測生豬疾病。
在生物安全方面,物聯網技術可對豬場的人員、車輛、物資出入進行實時監測,配合大數據分析,制定嚴格的生物安全防控策略。當有外來車輛進入豬場時,系統自動記錄車輛信息,并提醒工作人員進行全面消毒。利用大數據分析疫病流行趨勢,提前儲備相應的獸藥等防疫物資,提高豬場應對疫病的能力,保障生豬養殖的生物安全。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