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科技強國夢: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享論壇暨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成果發布會盛大召開!
所屬頻道:新聞中心
3月28日,以“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為主題的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享論壇暨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成果發布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召開。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主辦,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管委會,北京懷柔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中國科學院科技基礎能力局,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共同承辦。來自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主要科學家,法國、日本等海外專家學者代表、各科技設施的研究機構用戶和企業用戶約300人參加本次論壇。
建設運行成效顯著 ,懷柔科學中心加速崛起
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林劍華介紹發布懷柔科學中心最新建設運行進展情況。
科技設施集群效應更加突出,科學中心已布局37個科技設施,2024年新增進入科研狀態的設施平臺13個、累計達29個,新增向全球開放機時43萬小時、累計超123萬小時,“十四五”時期布局科技設施項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成為全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高水平科研活動成果豐碩,“人氣”“科研氣”持續集聚,2024年新增科研人員2500余名、累計達2.5萬人;堅持邊建設邊運行邊出成果,2024年新增科技成果54項、累計達329項。
創新生態活力日益凸顯,新增德勤書院、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國科大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等多種類型服務平臺,累計服務成果轉化項目131個;新引進中國技術交易所等科技服務機構,加快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工業母機等中試驗證平臺,產業鏈條日益完善;城市客廳A、B地塊產業空間投用,高端科學儀器標準廠房基本建成,儀器和傳感器、生物醫藥產業初具規模。
“科學+城”功能日益完善,建成、在建及籌劃新開工住房項目40個,建成房源1.8萬套,已保障25個院所、31家重點企事業單位人才住房需求。第三實驗學校開工建設、第二實驗學校實現立項,共計劃設立小學、中學及高中班級138個;懷柔醫院二期及國際部正式投用。“八橫五縱”骨干道路已基本建成,通達效率進一步提高。
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成員增至67個,覆蓋48個國家和地區;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科學論壇在懷落地,2024年成功舉辦國際科技交流活動50余場。
未來,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堅持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不斷建立完善高水平開放創新合作機制,持續推動設施平臺全面開放共享,加快搭建科技交流廣泛合作平臺,打造宜居宜業國際化創新生態,以高水平交流對話增進互信互鑒。
國之重器捷報頻出,自主創新澎湃成勢
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集中發布8項懷柔科學中心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
國際首次發現雙鎳氧層鈣鈦礦材料的塊體高溫超導電性,對于鎳基高溫超導材料的進一步優化設計與合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
新一代空氣質量模式EPICC-Model開源發布,可預報未來全球和區域空氣質量變化,助力增強我國空氣質量模型自主研發的系統性、協作性和創新性。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
正式宣布啟動帶光聯調,標志著裝置建設進入沖刺階段。
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
打破大范圍跨尺度連續探測瓶頸,實現對波動演化的廣域監測,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DART)是國際同頻段最先進的射電成像望遠鏡,已取得多項重大觀測成果,在國內外同領域引發巨大反響。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建成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打通星地激光通信全鏈條業務流程,為我國下一代星地海量數據傳輸體系規劃和我國新一代衛星地面站網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空天飛行高溫氣動綜合試驗測試平臺
支撐形成新域飛行綜合模擬方法與試驗技術,構建了原理獨創、性能先進的空天飛行地面試驗體系和完整模擬體系,研發可實現寬速域、寬空域、具備水平自主降落能力的“鳴鏑”寬域飛行器等。
北京大學激光加速創新中心
拍瓦激光加速器已實現激光器、納米靶材等關鍵部件國產化,加速裝置及先進束流的應用,將推動國產緊湊型質子治療裝備發展,助力降低腫瘤治療成本,提升先進放療技術普惠性。
輕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臺
團隊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qPlus型掃描探針顯微鏡,突破了傳統技術在氫原子成像方面的限制,將空間分辨率提升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高端掃描探針顯微鏡的國產化和應用。
全球頂尖學者智慧激蕩,共論開放共享科技合作新范式
本次論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杰哈·阿爾貝特·穆魯教授、中國科學院賀福初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米歇爾·布蘭科院士、中國科學院郭華東院士、比利時皇家科學院蓋伊·布拉瑟院士、中國科學院陳春英院士、日本東京大學上所良也教授圍繞科技設施開放合作和科學研究進展情況發表主旨演講,與參會專家、學者分享交流、共同探討科技設施支撐大科學計劃以及與前沿產業應用緊密結合的經驗路徑,對科技設施運行開放、國際合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重磅發布“1+N”創新政策體系,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懷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蘭雄景發布“1+N”創新政策體系。
“1”即《懷柔區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作為總領性文件,圍繞科技研發、招商引資、實體經濟、主導產業、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政策體系,項目最高支持達5000萬元。
“N”即7項配套政策,包括《懷柔區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及若干措施》等3個綜合政策,《關于精準支持懷柔科學城高端科學儀器和傳感器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4個專項政策,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集聚、要素供給、協同創新、產業鏈培育等方面,分層分類精準施策,支持總額達5億元。
此次“1+N”創新政策的集中發布,將更為有力地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著力構建與基礎研究相適應、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激活設施“強磁場”,推動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本次論壇特邀請60余家科研機構和企業代表參會,近距離參觀和了解懷柔科學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材料基因組平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進一步擴大設施平臺開放共享“朋友圈”。
同時,分別圍繞子午工程大型設備成果產出與開放共享、超快光源開放共享與應用、懷柔科學城生命科學產業發展等議題組織3場專題研討,邀請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共同參與、謀劃推動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構建良好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生態,推動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
未來,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踔厲奮發、主動靠前,錨定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群、科技設施開放運行、特色產業謀劃布局、配套服務保障等方面突破,加快構建科技創新生態,不斷完善城市框架體系,切實將黨中央科技強國戰略部署落到實處,加速建成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持續做好“科學”“科學家”“科學城”三篇文章,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大力量。
(審核編輯: 諾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