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直升機俯瞰外灘風光、在家就能收到無人機送來的外賣……越來越多的低空經濟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被明確為需要“安全健康發展”的新興產業。
低空經濟是萬億級“藍海”,正處于加速起步階段。如何飛得又“穩”又“好”?不少代表委員建議,應該在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標準法規制定等方面加大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表示,目前低空經濟面臨動能存儲、運輸技術短板和應用場景智能化較低兩大瓶頸。“第一,目前無人機的動力基本上是用電池。市場上最好的電池可以使無人機最多飛一個小時,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其動力的突破口在氫能的應用。第二,低空經濟發展起來之后,不是只有一架飛機在天上飛,各種飛行器會像高速公路一樣密密麻麻,應用場景智能化是必然的。讓飛行器和地面之間相互指揮、相互避讓、相互通訊,這樣才能把低空效益顯現出來。”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上海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樓向平(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從空中游覽、物流配送,到電力巡檢、農林植保,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不斷擴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上海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樓向平認為,應該加快構建國家低空經濟發展規劃,為低空經濟長遠發展提供路徑指引。“以全國六個eVTOL試點城市為基礎,支持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達市場需求旺盛的戰略性區域,構建國家級低空經濟發展試驗區,為低空經濟全域協調發展提供參考樣本。同時建議大力支持低空經濟企業培育和發展,扶持培育具備低空服務、運營、檢測等總體配套能力的低空經濟運營服務商,完善低空經濟領域服務保障體系。”
長三角作為經濟發達地區,低空經濟市場潛力巨大。2024年11月,長三角低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工作機制啟動,發布了《長三角低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蘇州共識》,提出通過六大領域協同推進低空經濟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2月20日,江蘇南通海門至上海浦東雙向低空直升機載客常態化航線正式開通,原本2小時左右的地面路程,縮短為約40分鐘的飛行時間。類似這樣的城際“飛的”開通,讓長三角“鄰里串門”更加便捷。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認為,應加快商業場景協同培育,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需求,在低空物流網絡、應急救援、智慧城市管理、城際交通等方面加快商業化試點落地。“長三角在人才集聚、設施聯通、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具備優勢,應當率先試點,加快推進標準互通、頻率互通、數據互通、監管互通。”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