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一年的低空經濟,今年再次“飛入”全國兩會,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如果要問哪個省份是低空經濟領域“最靚的仔”,多位代表委員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廣東。從無人機送咖啡到“陸地航母”亮相中國航展,從無人機醫療物資配送常態化運行到eVTOL在藍天中翱翔,無不彰顯了廣東的低空實力。
來自廣東的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姚建明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經濟發展,他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空域資源的釋放依然是關鍵點,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劃定指定空域,加快開展低空商服模擬等先行試點。同時,廣州和深圳兩座城市最具引領潛力,建議共同構建低空經濟走廊。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姚建明。
廣州和深圳兩座城市最具引領潛力
因為長期在廣東工作生活,姚建明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經濟發展有著深入的了解,認為大灣區在發展低空經濟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廣州和深圳兩座城市最具引領潛力。
據姚建明介紹,作為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廣州不僅占據了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更是整個華南地區生產制造業的主要產業鏈總部基地和供應鏈中心。廣州不僅擁有億航智能、小鵬匯天等龍頭企業,還擁有大灣區最密集的空中交通網絡(白云機場),依托臨空經濟示范區,積極爭取低空融合飛行試點和空域管理創新試驗田資格。
深圳擁有大疆等頭部企業,人口密度高、地形復雜(山海城交融),為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城市治理等場景提供了豐富的測試環境。
因此,姚建明認為,廣州可依托空域改革和制造能力,成為低空裝備“研造基地”與空域規則“標準輸出地”;深圳則聚焦技術突破與場景落地,打造商業化應用“全球樣板”。
姚建明建議,廣州和深圳兩座城市優勢互補、分工協同,可以共同構建大灣區低空經濟走廊,通過數據互通、空域共享、政策互認,率先實現“無人機跨城飛行”“灣區通勤”等標志性場景,讓技術、資本、制度三重優勢疊加釋放。
這是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億航智能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近年來,依托無人機、通航等產業的先發優勢和不斷釋出的利好政策,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醫藥、應急物資低空物流具有剛性需求
發展低空經濟,場景為王。在粵港澳大灣區,哪種應用場景值得推薦?
姚建明結合實踐提到了“城市立體物流與即時服務”。他認為,這一場景不僅契合城市數字化轉型需求,更能釋放低空經濟的規模化潛力。
姚建明具體談到,這一場景具有剛性需求。城市高頻物流,如生鮮、醫藥、應急物資等對時效性要求極高,傳統地面交通受限于擁堵和空間資源緊張,而無人機配送能突破平面路網限制,構建“15分鐘立體達”的即時服務體系,尤其在醫療急救、擁堵道路等特殊場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5G通信、高精度導航、AI自主避障等技術已支撐起無人機城市復雜環境運行能力,結合無人機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可實現對低空資源的動態調度,保障規模化運行的安全與效率。 “這一場景不但能降低物流成本、緩解交通壓力,還可解決‘大城市病’的實際痛點和剛性需求,帶動無人機研發制造、數據服務、保險等產業鏈發展,形成龐大的市場空間。”姚建明補充說道。
此外,對于農林巡檢、電力巡查等傳統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姚建明指出,這些傳統場景仍需從一般“工具式”應用向“產業數智化”升級。當前,這些場景存在技術標準化不足、商業化模式單一、空域管理精細化不夠等問題。
大疆農業植保機在廣州增城的荔枝林進行噴灑作業。
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劃定指定空域開展試點
在姚建明看來,有了低空經濟的發展“藍圖”還遠遠不夠,如空域、技術等現實難點仍需解決和突破。
令姚建明興奮的是,去年國家發改委成立了低空經濟發展司。他期待國家發改委和低空經濟發展司加快制定、完善低空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明晰路線圖,編制低空數字空域圖,促進低空資源高效配置。
“我們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劃定指定空域,加快開展低空飛行測試、環境測試、技能競技、商服模擬等先行先試試點,成熟后逐步推廣。同時,完善低空經濟發展動態監測和統計,提高政策指引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姚建明說。
除了空域,姚建明還特別談到了氣象問題。他認為,低空微氣象是保障低空飛行安全、提升運行效率的核心支撐,但當前仍存在標準缺失、設施薄弱、成本矛盾、人才不足等問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著重強調了低空經濟要安全健康發展,氣象問題不容忽視。
低空經濟的安全健康發展亦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據姚建明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廣州、安徽、江西、重慶、貴陽、武漢、蘇州、無錫、沈陽等省市發起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其中,規模最大的達到200億元,總規模已超千億元。
對此,姚建明表示,低空經濟已成為國資及政府引導基金最青睞的賽道之一。他提醒道,盡管如此,由于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投入大,在應用場景和商業變現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投資的風險是比較高的,各地還是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聚集情況量力而行。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