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受訪者/圖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家電創新的佼佼者,全球每10件家電專利中就有7件來自中國。”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在受訪時表示:“科技創新是一個品牌能否立足世界的關鍵變量。一個企業要走向世界,必須錨定科技創新這個基點,不斷地去‘尋尖’‘拔尖’,才能真正地成為‘頂尖’。”
從海爾集團相關負責人處獲悉,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周云杰聚焦人工智能,提出了3份建議,涉及新型工業化、智慧住居等領域。
“未來,海爾將堅守主業、聚焦實業,聚焦智慧家庭、產業互聯網、大健康三個賽道,為建設制造強國、品牌強國貢獻力量!應該說,人工智能是中國企業的時代機會,相信會有更多中國企業不斷創造出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周云杰表示。
推動大模型賦能中小企業
人工智能浪潮下,中小企業如何抓住機遇備受市場關注。“一直以來,工業AI的應用就落后于其他領域,原因是工業領域更多地依賴對行業know-how的經驗理解,而不是單純從數據中挖掘規律。”中信建投證券認為,“但隨著AI通用性和專業性兩方面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工業know-how被計算機所理解,甚至表現出更好的性能。”
“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很強的‘頭雁’效應。”周云杰也認為,當前,人工智能在工業大模型的深度應用實踐中面臨不少挑戰,包括“數據質量與語料庫構建的雙重瓶頸”“場景適配與模型可靠性的雙重挑戰”“轉型切點和話語體系的雙方錯位”。
記者注意到,圍繞以工業大模型為關鍵變量,周云杰建議,夯實發展底座,發布國家級工業場景圖譜、語料庫和數據集。建議設立國家專項,加大力度推廣實施“一圖四清單”行動方案,為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應用提供堅實基礎。
“支持龍頭企業,示范工業大模型應用價值。建議以財政補貼的方式,支持家電、汽車、醫療等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開展基于工業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先行先試,打造行業標桿,示范應用價值。”周云杰建議。
不僅如此,周云杰還建議:“以財政補貼的方式,鼓勵龍頭企業提煉并共享其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關鍵環節深度應用人工智能的典型案例。”
在周云杰看來,可以通過“扶持平臺企業,促進工業大模型服務中小企業”,周云杰建議對國家級雙跨平臺企業出臺專項財政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工業大模型與場景圖譜精準匹配的標準化、可復用、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為中小企業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人工智能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5月視察山東省時指出, 山東在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大有可為。海爾致力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數字經濟的領航者。”周云杰表示。
助力家電家居產業升級
在AI賦能下,家電家居產業也站在新風口上,周云杰也在今年帶來了構建智慧家庭大模型助力家電家居產業升級的建議。
“家電主要位于AI產業鏈的應用層和終端產品層,服務機器人、智能安防、影音、智能家居等或是未來AI+的主要方向。”華泰證券認為,2025年2月10日國常會研究提振消費,“支持促進‘人工智能+消費’,更為AI+家電發展注入動力”。
周云杰也認為,智慧家庭領域大模型是支撐傳統智能家電和家居轉型躍升的關鍵基礎設施,能夠催生出包括家庭服務型機器人在內實現全球引領的新質消費品產業,從而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十萬億元以上的新增長點。
“智慧家庭領域大模型需要算力、算法、數據三大要素支撐。”周云杰認為,算力依賴重大突破,短期難解決,DeepSeek算法突破已大幅降低模型的算力需求,然而大規模高質量數據的支撐作用依然無法替代,垂直領域行業數據建設依然面臨采集成本高、跨域融合難、訓練數據少等斷點堵點,這些問題靠行業、企業無法快速解決。
在周云杰看來,垂直領域行業數據建設在數據采集端、服務端面臨挑戰,如在前者方面,“一方面仿真生成技術還不成熟,生成速度慢;另一方面真機數據依賴真人或遙控機器人采集,采集成本高、速度低,極大制約了行業垂域大模型的開發進度”。
而在數據服務端,周云杰指出,被動數據與主動數據在格式、接口規范等環節各不相同,難以實現高效的全場景整合與訓練。數據訓練平臺、訓練場供不應求,行業高質量數據訓練成本高昂,企業資源有限,急需國家統籌與支持。
在此情形下,周云杰建議培育數據采集產業,構建智慧家庭大模型多元統一的數據源。“建議制定統一數據標準體系,規劃并發展智慧家庭數據合成、數據標注產業;實施數據貢獻參與工程,通過全民貢獻、群企共創的形式構建行業全覆蓋的垂域數據基礎。”
“構建國家級數據仿真平臺和訓練場。建議強化資金扶持和政策鼓勵,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智慧家庭全場景覆蓋的數據仿真平臺和訓練場,訓練高質量垂域大模型,并向產業鏈上下游提供高質量服務”,周云杰表示,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在智慧家庭場景中的深度應用,賦能包括家庭服務型機器人在內的新質生產力發展。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