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度文心大模型上線“深度搜索”功能,到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全面接入DeepSeek開源大模型,近段時間,國產大模型頻頻上新,正加速融入工業、能源、政務、文旅等行業,推動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躍升。
在傳統能源領域,國家管網集團成功部署“滿血版”DeepSeek模型,應用于智能調控、管道安全審核等核心場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優化輸氣量預測,調控計劃準確率提升10%,助力冬季能源保供。
國家管網集團智網數科公司副總經理胥錕稱:“油氣調控中心生產計劃生成時間由4小時降至分鐘級,準確率提升10%;鹽穴儲氣庫智能模擬造腔由數十天降至1小時。”
開年至今,各行各業均感受到大模型熱潮。連日來,DeepSeek在多家醫院完成本地化部署,部分地區政務系統陸續接入并實現應用。可實現0.8秒內生成超過百種疾病的診斷意見,加速藥物研發流程,還賦能金融與投資領域,用于市場預測、風險評估和欺詐檢測,能夠有效增強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賽迪顧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韓子哲稱:“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正深度融入醫療、金融、政務、制造業等眾多領域,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
近期,深圳、廣州、無錫等城市陸續發布消息,在政務外網、政務系統接入DeepSeek。多地也表示,下一步,將DeepSeek與“城市大腦”深度融合發力,讓“城市大腦”進行“深度思考”,助力公共數據匯集治理和共享應用。
賽迪顧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白潤軒稱:“人工智能將從少數科技巨頭的專屬工具,轉變為像“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為社會各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真正開啟一個人人受益的智能時代。”
專家指出,人工智能重構了勞動力、生產資料與勞動對象,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標志。其核心優勢在于算法優化、數據融合與場景適配,為傳統產業注入“智能基因”。
韓子哲表示,隨著具身智能、多模態感知技術深度融合,人形機器人將重構工業制造、家庭服務與特種場景的協作模式,“軟硬協同、人機共生”的智能生態體系有望加速形成。AI將在智能體、多模態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多方面實現“深度進化”。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