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規劃,助力工業軟件騰飛
春節前夕,工信部發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本文后續簡稱“規劃”),一紙萬字長文在回顧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歷程、分析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之上,以發展目標、六大任務、九大工程系統地勾勒出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再次強調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重要作用,將軟件譽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靈魂”,將“軟件定義”稱作“信息革命的新標志和新特征”。
“軟件定義制造”赫然出列,被列為一種重要發展趨勢,進行了特別的描述,“軟件定義制造激發了研發設計、仿真驗證、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環節的創新活力,加快了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云制造等新模式的發展,推動生產型制造向生產服務型制造轉變。”
至此,軟件定義制造的未來版圖乍現——見龍在田 萬象出淵。
昔日足跡,堅實有力
十二五期間,我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飛速發展,產業業務收入總和由2010年的1.3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4.3萬億元,5年累計增幅超過230%,年均復合增速高達27%,在信息產業收入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16%提高至2015年的25%,增加了9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工信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南山工業書院整理
其中,信息技術服務收入2015年達到2.2萬億元,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的51%;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業態快速興起和發展。軟件企業數達到3.8萬家,從業人數達到574萬人。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突顯,中國軟件名城示范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業務收入合計占全國比重超過50%。
數據來源:工信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南山工業書院整理
2015年,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研發強度(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9.6%。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達29.24萬件,是2010年的3.8倍。
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與拉動作用也十分顯著,軟件技術加速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領域滲透融合,持續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61.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45.4%,有效提高了制造企業精益管理、風險管控、供應鏈協同、市場快速響應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數據來源:工信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南山工業書院整理
軟件定義新高潮
面對當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即將迎來的加速創新、快速迭代、群體突破的爆發期,和由“軟件定義”所引領的各行業領域的跨界融合、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這一發展趨勢,“規劃”分別從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融合支撐、企業培育、產業集群五個維度,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為我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設立了令人激動的發展目標。
例如,在產業規模方面,“規劃”將2020年目標定量為:到2020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突破8萬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占信息產業比重超過30%,其中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達到55%。信息安全產品收入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軟件出口超過680億美元。軟件從業人員達到900萬人。
而在融合支撐方面,“規劃”則將2020年目標定性為:“工業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的成熟度、可靠性、安全性全面提高,基本滿足智能制造關鍵環節的系統集成應用、協同運行和綜合服務需求。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關鍵應用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在產業轉型、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支撐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數據來源:工信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南山工業書院整理
為了有效實現2020年發展目標,“規劃”又進一步定義了六大任務與九大工程,其中多個章節涉及工業軟件、兩化融合、智能制造與工業信息安全,任務三、四(專欄五、六、七、八)更是將上述內容作為重點進行詳細闡述,例如任務三專欄五提到:“工業軟件及解決方案研發應用——面向智能制造關鍵環節應用需求,支持研發計算機輔助設計與仿真、制造執行系統、企業管理系統、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一批應用效果好、技術創新強、市場認可度高的工業軟件產品及應用解決方案,進一步突破高端分布式控制系統、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工業控制系統核心技術和產品,強化安全可靠程度和綜合集成應用能力,推動在重點行業的深入應用。”
數據來源:工信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南山工業書院整理
有關工業軟件、兩化融合、智能制造與工業信息安全的話題,幾乎貫穿“規劃”始終,將軟件、信息技術、信息安全與制造業未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關系詮釋得淋漓盡致。如果說2016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所提及的“軟件支撐和定義制造業”拉開了中國工業軟件發展的序章,那么“規劃”則可謂助推工業軟件未來五年發展的全速引擎。
中國的工業軟件,任重而道遠
無論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還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被市場津津樂道的熱門概念背后的關鍵核心支撐技術,都是軟件。
信息來源: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
安筱鵬在“軟件視角的未來工業”主題演講講義
那么,什么是軟件?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將軟件定義為: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與指令集合,其本質是事物運行規律的代碼化,其作用是構建數據流動的規則體系,是指導甚至控制物理世界高效、有序乃至創造性運轉的工具,是工業和商業技術體系的載體,也是人類經驗、知識和智慧的結晶。
而英諾維盛公司總經理、中國發明協會常務理事趙敏教授則將軟件定義為:運行在芯片中的數字化指令和數據的集合,是一系列按照預定的邏輯和格式編輯好的代碼序列,它建立了數據自動流動規則體系,是一種賦能體系。
依此而言,工業軟件是一種以數據與指令集合對知識、經驗、控制邏輯等進行固化封裝的數字化(代碼化)技術,從而成為工業領域中建立數據自動流動規則體系、對業務活動具有賦能作用的載體和工具。
智能制造離不開工業軟件,也就是必須要建立以工業軟件為核心的賽博空間與物理空間的閉環賦能體系。沉淀著工業界無數優秀知識積累的工業軟件,不但從產品、企業流程、生產方式、企業新型能力、產業生態五個維度重新定義了制造業,而且在智能系統所應具備的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和學習提升這五大特征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工業軟件定義,智能制造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目前國外工業軟件的發展,已經呈現了明顯的聚合效應,強者恒大,追尋著并購和擴并趨勢。許多公司繼續采用了鮮明的軟件并購戰略。
2016全球軟件百強企業Top 50:
數據來源:普華永道,
2016年全球Top100軟件商排名
南山工業書院備注:紅色邊框為世界領先工業軟件供應商;Mentor Graphics已于2016年被西門子收購
相比之下,中國本土工業軟件企業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便是本土龍頭企業寶信軟件,其2015年的全年營業額也僅為39.4億元,剛剛達到全球軟件供應商百強排行榜第50位ANSYS營業額的2/3。
中國工業軟件行業即將迎來爆發期,2017年或將成為中國工業軟件高速發展元年。中國本土工業軟件企業雖然起步維艱,但政府政策紅利和本土制造的軟件意識覺醒,令制造業對中國工業軟件市場的快速發展仍然充滿期望。
工業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為智能制造護航
工業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強國之源,工業系統一旦遭到攻擊,輕則丟失敏感數據信息、遭受經濟損失,重則導致支柱產業癱瘓,危及國家安全。
工業信息安全就是通過使用安全產品或解決方案保護工廠信息系統和工業設備免受未授權訪問、蓄意破壞、間諜和惡意攻擊等行為,甚至更加惡劣的潛藏暗處的軟件后門。
信息來源:MIR 睿工業
隨著伊朗震網病毒事件、斯諾登棱鏡門事件、烏克蘭黑色能量供電故障事件等工業信息安全重大案件的相繼發生,世界各國對于工業信息安全問題的關注持續加強,極大地促進了工業信息安全市場的快速發展。
信息來源:MIR 睿工業
2011年,國家工信部在《關于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中首次將工業信息安全問題列入國家戰略議題。多年來,但凡與工業網絡、信息、系統相關的政策與規劃,必然離不開工業信息安全的相關話題。
國家信息產業的十三五規劃五大原則中首次提出“信息安全”問題。相對“十二五”規劃,“安全可控”原則為首次提出。
信息來源:國務院十三五規劃綱要,
南山工業書院整理
本次“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信息安全產品收入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遠高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的目標增長率13%)并特別將“進一步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作為六大任務之一,其中“完善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被作為重點提及。
與“規劃”同期發布的《信息產業發展指南》、《大數據“十三五”產業發展規劃》,及《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也均提出要大力推動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加強自主可控體系建設。
設立如此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是與市場需求及發展潛力高度匹配、順應未來發展趨勢的。
近年來,隨著工業4.0、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概念的涌現,以及智能制造的深化與發展,數字化與網絡化無疑是工業領域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隨著IT與OT融合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企業對于信息安全保障的需求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對于諸如漏洞掃描軟件等國內尚屬于空白的領域而言,更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信息安全市場相比,我國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技術產業整體投入的比重較低,僅為1%-2%,遠低于歐美市場8%-12%的比例,可以預見未來我國信息安全市場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后記
十三五規劃為我國信息產業描繪出蔚為壯觀的未來版圖,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的加速發展,將推進各行各業的變革與重塑,驅動國家經濟命脈的制造業自然首當其沖。而“軟件定義制造”則像一把閃閃發亮的金鑰匙:兩化融合、智能制造,開門吧!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