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消息,河北發布《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導向目錄(2024年)》。
為加快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引導企業重點圍繞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構建,開展新模式應用和企業上云,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項目建設,特制定本導向目錄。

原文如下:
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導向目錄(2024年)
為加快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引導企業重點圍繞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構建,開展新模式應用和企業上云,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項目建設,特制定本導向目錄。
(一)實施工業企業內部網絡改造。鼓勵企業科學部署和應用5G、無線Wifi、千兆光纖網絡,擴大網絡覆蓋范圍,鼓勵企業開展基于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的改造升級。引導企業采用工業以太網、工業無源光網絡(PON)、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絡、邊緣計算等新型網絡技術,建設連接生產裝備、儀表儀器、傳感器、控制系統、管理系統等要素的企業網絡。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產線級、車間級、工廠級5G工廠。(二)加快企業外網建設。鼓勵企業利用NB-IoT、5G網絡、互聯網、專線等網絡,構建連接多個廠區、工業智能產品、產業鏈伙伴的網絡,支撐企業間、企業內部門間資源、能力和需求的協調對接,以及產品的遠程監測、維護、服務和信息分析。鼓勵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提升園區、產業集群網絡覆蓋范圍,提高基礎設施承載水平。(三)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建立標識注冊、標識解析、業務管理、數據管理、安全保障等二級節點功能系統,實現與國家主節點的互聯互通,具備必要的安全技術防護能力,通過二級節點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信息系統、企業節點的對接,促進供應鏈管理、重要產品追溯、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應用,提供標識備案、解析監測等公共服務。鼓勵企業開發基于主動標識的應用場景,推動相關產品的先行先試。
(一)加快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基于云架構,疊加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構建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完善智能傳感器、智能網關、工業控制系統、邊緣計算等基礎設施,構建數據采集互聯體系和數據中心,實現海量數據的全面采集、實時處理和云端匯聚,開展大數據建模分析、通用應用支撐和開發能力建設,支撐企業生產運營優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資源優化配置,以及工業經驗知識模塊化和工業機理模型、工業APP開發。鼓勵企業圍繞特定工業場景和前沿技術,建設技術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前沿技術與工業機理模型融合創新,為解決行業痛點提供平臺支撐。(二)培育行業、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優勢行業龍頭企業構建面向行業、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新型生產組織模式,促進制造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推動面向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高新技術園區、重點產業集群、石油化工園區建設特色化、專業化、市場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多場景共性應用需求,為企業和用戶提供能源管理、安全生產、研發設計、職能制造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為行業、區域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供支撐。(三)打造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省內有條件的綜合性平臺申報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為重點,推動國內外優質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河北布局。引導行業級平臺向綜合性平臺轉化,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平臺提供基于工業知識機理的數據分析能力和開放的應用開發環境,鼓勵知識固化、積累、復用和海量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形成集體開發、合作創新、對等評估的開發機制。鼓勵整合市場化資源建設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直觀展示地區工業經濟運行以及企業生產、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宏觀數據,為政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有力支撐。(四)推進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推動企業建設工業大數據平臺,改造提升生產裝備自動感知能力和聯網率,實現工業設備和目標產品運行狀態數據實時采集,整合現有生產經營業務系統和外部相關數據資源,構建基于客戶、產線、工廠、設備、產品等對象的統一數據模型,圍繞產品設計、工藝優化、質量穩定、效能提升、節能降耗、產業鏈協同、個性化服務等典型業務需求和增值環節,開展大數據挖掘分析,實現大數據價值落地和價值鏈重構。(五)推動工業APP開發和工業大數據應用創新。鼓勵企業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基礎原理、工藝流程、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專家知識庫,開發基礎共性、行業通用、企業專用工業APP,促進工業知識的沉淀、傳播、復用與價值創造。推動企業全面采集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客戶與市場等方面數據,進行數據集成處理、建模分析和決策控制,促進工業企業產品創新、運營提質和管理增效。(六)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等載體建設。推動設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等服務載體建設,整合產學研用資源,搭建典型應用體驗環境,集中展示一批系統解決方案、應用標準和技術工具,對外提供供需對接、培訓推廣等服務,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普及,促進企業加快設備和產品優化、業務和經營優化、社會化資源協作。
(一)開展算力賦能。“算力+工業”,推動算力賦能智能檢測、故障分析、人機協作等工業場景,提升企業業務處理能力。“算力+智能網聯汽車”,推進車、路、網、云、圖高效協同的自動駕駛場景探索應用,為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港口礦山自動化生產等低時延高可靠應用提供靈活高效的算力支撐。“算力+智能機器人”,提升機器人在高強度、高潔凈度、高危險等場景的感知協作能力,以及在復雜人機交互環境的穩定性和融合決策能力。(二)培育應用場景。推動大數據在個性化定制、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提升企業柔性化制造、定制化服務能力,提高協同設計、聯合研發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實現產業鏈上下游業務協同,提升企業綜合管理能力。(一)賦能綠色制造。圍繞碳達峰和碳中和,加快鋼鐵、石化、建材等高耗能企業,對能源產出、輸配、消耗環節的設備數字化改造,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能源和排放數據自動采集、自動分析、自主決策,有效支撐能源計劃、平衡調度、績效考核,實現能源預測預警、智能調控和能效綜合評估,鼓勵企業建設一批綠色工廠。(二)賦能安全生產。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設備管理和安全生產監控平臺,實現設備運行、安全生產關鍵部位在線動態監控與管理分析。推動重點高危行業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建立覆蓋關鍵裝置、現場作業、人員、環境等全局化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管理和應急體系,減少風險隱患,提升安全水平。(三)賦能園區和產業集群。鼓勵園區和產業集群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園區管理和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集群“領跑者”企業率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提高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能力。(四)賦能中小企業轉型。鼓勵中小企業主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快企業科技創新,在工業電子商務、產業鏈合作、生產資源匹配、智能化生產、員工培訓、遠程服務等方面開展應用,提升企業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拓展銷售渠道,強化服務質量。(一)推動設備產品上云。一是高耗能流程行業設備上云。推動企業通過工業設備數據云端遷移,實現工業窯爐、工業鍋爐、石油化工設備等高耗能流程行業設備上云,提高能耗管控能力,降低資源能源消耗。二是通用動力設備上云。推動企業柴油發動機、大中型電機、大型空壓機等通用動力設備上云,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和可靠性。三是新能源設備上云。推動企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設備上云,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設備使用效益。四是智能化設備和產品上云。推動企業工程機械、數控機床、醫療設備、消費電子等智能化設備和產品上云,促進產品智能化升級,降低設備維修成本。(二)推動業務應用上云。一是協同辦公上云。推動企業使用郵件、會議、通信等云服務,形成維護成本低、服務效率高的辦公系統,提高辦公效率。二是經營管理上云。推動企業使用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財務管理等云服務,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和效率。三是運營管理上云。推動企業使用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資源管理等云服務,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水平。四是研發設計上云。推動企業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開發等云服務,在云端部署開發、設計環境,提升研發效率和創新水平。五是生產控制上云。推動企業通過MES(制造執行系統)、生產數據等系統上云,優化生產控制流程,提升生產效率和水平。六是智能應用上云。推動企業全局數據整合,打造智能研發、智能生產、智能營銷、智能服務等智能應用,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三)推動平臺系統上云。一是數據庫系統上云。推動企業利用云數據庫系統,實現各類數據跨平臺、跨業務的協同管理。二是大數據平臺上云。推動企業利用云端大數據平臺推動數據資源集聚,進行數據采集、存儲、分析、挖掘和協同應用。三是中間件平臺上云。利用云上中間件服務,構建分布式系統架構,滿足“互聯網+”轉型的需要。四是物聯網平臺上云。推動企業將海量物聯網終端設備接入云平臺,實現設備高效可視化在線管理。五是軟件開發平臺上云。推動企業通過云上開發平臺進行軟件生命周期管理,快速構建開發、測試、運行環境,規范開發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六是人工智能系統上云。推動企業利用云平臺的計算資源,形成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等智能服務能力,提升業務智能化水平。(四)推動基礎設施上云。一是計算資源上云。推動企業使用云平臺的各種彈性計算服務,實現計算資源集中管理、動態分配、彈性擴展和運維減負。二是存儲資源上云。推動企業使用云平臺的塊存儲、對象存儲等云存儲服務,提高數據存儲的經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網絡資源上云。推動企業使用云平臺的虛擬專有云、虛擬專有網絡、負載均衡等網絡服務,高效安全利用云平臺網絡資源。四是安全防護上云。推動企業使用云上主機安全防護、網絡攻擊防護、應用防火墻、密鑰/證書管理、數據加密保護等安全服務,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五)推動制造能力(資源)上云。推動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放研發設計、測試實驗、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售后服務、回收再利用等生產能力,實現供需對接和能力交易,創新生產組織模式和專業化品牌化服務,提升社會制造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大幅降低生產成本,逐步形成數字驅動、網絡協同、共享發展的制造業新生態。重點推動裝備、鋼鐵、石化等七大優勢行業規上企業制造能力上云,大幅提升優勢產能綜合利用率。
(一)開展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引導工業企業按照《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指南》要求,制定防護能力提升計劃,對企業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設施進行加固和完善,綜合利用防火墻、VPN、隔離網閘、訪問控制、入侵防御等邊界防護設備和系統,建立動態網絡和無線網絡安全防御機制;鼓勵建設集中化企業信息安全綜合防護平臺,實現對工業企業IT資產、控制設備、重要數據、安全設備的統一管理,進一步健全工控安全管理制度、機制,提升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能力。(二)強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防護能力。鼓勵平臺企業加強對邊緣層、IaaS基礎設施、工業PaaS平臺和工業SaaS應用的安全管理,采用權限管理、訪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接入網關、入侵防范、安全綜合管理、安全智能感知等安全防護系統,提供統一靈活的認證、授權、審計等安全服務。(三)提高數據安全防護能力。推動企業建立工業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加強對內部現場設備數據、生產管理數據及企業外部供應鏈上下游、用戶服務、市場環境等數據,采用不同技術進行分級保護,提升數據收集、存儲、處理、轉移、刪除等全環節安全防護能力。鼓勵企業建立工業互聯網數據流動管理機制,明確數據留存、數據泄露通報要求,通過數據標簽、簽名、區塊鏈等技術,加強對數據流動過程的監控審計,實現工業數據全生命周期保護。(四)加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推動企業建立網絡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完成自主定級,落實安全防護規范要求,鼓勵企業邀請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定級核查與安全評估,并制定整改建設方案,完善安全防護措施。鼓勵企業制定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網絡安全防護設備,提升網絡安全防范水平。(五)提升工業信息安全公共服務能力。推動企業面向行業提供涵蓋安全咨詢、安全評估、安全檢查、系統加固、應急處置等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可根據企業特點和實際需求提供定制化安全服務。建立面向行業或區域的安全態勢感知和監測系統,為行業或區域企業提供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等保障服務。(一)推動整體解決方案推廣應用。鼓勵企業結合自身信息化發展基礎和行業發展趨勢,采用本行業兩化融合、智能工廠等成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進行整體性信息化改造,促進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快速提升。(二)開展兩化融合貫標。鼓勵企業開展DCMM貫標,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組織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貫標試點建設,推動企業全面了解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水平,明確轉型路徑和方案。加快推動設備上云與設備數字化管理能力貫標試點工作,加快推動企業工業設備管理質效。(三)組織兩化融合水平評估診斷。鼓勵企業按照兩化融合水平評估的要求,積極參與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工作,通過評估了解自身發展水平和問題短板,根據評估報告制定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方向和具體任務,謀劃重點項目,加快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