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攜多份議案建議赴京,這已是胡成中自2003年首次參加十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以來第十七次參加全國兩會。
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典型代表,德力西集團從電氣產業起步,經歷數十年發展,集團旗下已有甘化科工(000576.SZ)、德新科技(603032.SH)兩家上市公司,業務版圖覆蓋新能源、環保、軍工制造等諸多領域。
據悉,胡成中在此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共提交提案30多件,當選人大代表后又累計提交議案和建議20多份,關注的議題涉及行業發展、社會民生等各個領域,視野十分廣闊。
德力西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今年兩會,胡成中提出多份議案和建議,內容包含加強對出海制造業企業的合規性指導、分層分類監管股權投資并豐富其退出渠道、推動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相關立法工作、完善對綠色可持續發展行業人才的培養認證及出臺碳中和相關國家標準等。
加強出海企業合規性指導 優化資金人才出海辦理流程
地緣政治摩擦、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新技術如AI帶來的變革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了2024開年新的外部環境。
在產業鏈布局不斷變化更新的大背景下,改變單純的資源購買、項目承攬與產品出海模式,部分示范企業已完成了從跟隨到引領的過程,但仍有大量企業才剛剛揚帆。
據了解,全球現有超過130個國家有數據保護和隱私相關法律法規,產業鏈出海的進程中,企業對不同市場合規性要求的不適應大大提升了出海成本和不確定性。此外,人才出海簽證、出海建設項目專項資金匯兌融資也存在諸多不便。
對此,胡成中認為,加強與當地政府的溝通協調,加大當地營商環境、產業政策等權威信息的梳理引介,加強對相關出海企業的合規性指導,提供法律法規培訓能幫助出海企業更好的規避“落地風險”。
另一方面,優化簽證辦理流程及有效時長;在嚴謹審核企業出海資金屬性和資金用途的前提下,為其所必需的專項資金提供時間與額度上的便利則可以助力出海企業更好地減少后顧之憂。
分層分類監管股權投資 豐富其退出渠道
當下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加速,股權投資與科創新興產業具有天然適配性,有利于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其重點在于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中小微企業和原始創新領域的科技型企業。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和投資規模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募集基金規模約13500億元,投資金額約500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20.2%、31.8%。
2023年12月8日,證監會就《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較大幅度提高了個人投資者參與股權類私募基金的門檻,客觀上提升了創業企業股權融資的難度。
在胡成中看來,目前股權投資機構退出難和退出渠道單一問題依然存在;風投資金來源以及股權投資機構自身同樣也存在局限。本土風險投資多以國資背景為主(如政府引導基金),存在市場化運營和管理機制不足問題,使用效率不高。
對此胡成中在建議中提出,應綜合考慮股權投資不同階段風險屬性,劃定分層分類監管原則。
“創業投資基金和天使基金作為助推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不能將其行政許可牌照變成“稀有”,類似保險公司、銀行牌照,不利于科技進步和創新創業;而中后期股權投資基金則應納入證監會監管;主要投資科創型中小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則應按發改委監管思路監管。”胡成中表示。
他認為,進一步豐富退出渠道,為科創企業發展提供直接融資支持,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也很重要。“去年上海股交中心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運行,在暢通私募股權基金退出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胡成中在建議中指出。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