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的根基所在,隨著國內外形勢發生復雜深刻變化,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一個重要關口。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武漢琦將帶來“加大基礎技術研發和國產裝備產業化推廣支持力度,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和“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兩份建議。
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我們必須通過加大基礎技術研發和支持國產裝備產業化推廣,推動我國制造業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轉變。”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武漢琦如此表示。
近年來我國工業體系取得快速發展和巨大成果,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仍存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核心輔機等工業基礎領域相對薄弱,工業企業因盈利能力偏低、試錯成本高等因素導致技術進步慢、成果轉化難等困難。
基于此武漢琦提出建議,“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裝備制造業所需的關鍵材料、加工工藝、設計軟件等基礎領域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運營、首臺(套)重大裝備研制推廣、核心部件國產替代進口等國產裝備產業化推廣上,尤其在‘卡脖子’關鍵技術裝備、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關鍵領域,給予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我國制造業高端化發展,有力支撐制造強國建設。”
武漢琦介紹,近幾年,中信重工不斷以實實在在的高技術含量產品推進強鏈補鏈,如專用高強鋼鑄鍛件連續17次護航神舟飛船升空,世界最大規格5600毫米粗軋機牌坊一次性成功澆注,自主研發新型蒸汽汽輪機組打破鉛冶煉行業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研制交付國內最大規格高端大型馬氏體不銹鋼轉輪中心體整鍛鍛件等,企業研制的“直徑12.2米礦用自磨機”,近日被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認定為“世界上筒體內徑最大的自磨機”,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武漢琦表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是現代能源體系的核心內涵。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要進展,但是仍存在綠電交易市場尚未完全形成市場化定價機制、消納與送出模式割裂、過度內卷產生質量與安全隱患、部分項目運行收益率低于預期等問題。”
對此武漢琦代表建議:
一是加大綠電平臺建設,通過市場化交易手段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直接與需求側用戶連接起來,有效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規模擴大和綠色發展;
二是充分利用好現有及國家規劃輸電通道作用基礎上,結合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外送通道規劃建設時序、全國電力流優化發展布局、受端電力市場空間等因素,統籌全國新增外送通道規劃建設相關工作,加強特高壓直流通道建設,解決西部新能源電力送得出,同時把分布式光伏和風電作為基礎,以儲能、虛擬電廠等綜合能源系統為支撐,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終端直接應用,解決新能源發電消納問題;
三是完善源網荷儲一體化政策法規,進一步降低傳統制造業的用電成本,提高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及再投資的積極性;
四是建立行業協會,加強對制造企業在新能源發展中的支持,引導企業良性循環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推進節能工作,強化綠色低碳,以實現新能源市場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近兩年,中信重工整合新能源上下游優質資源,搭建新能源生態體系和產業聯盟體,實現了新能源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從“0”到“1”的跨越。武漢琦表示,接下來,中信重工將持續深化綠電平臺建設,謀劃布局陸地和海上風電主機核心零部件、發電機組及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的研發和制造基地,實現風電核心裝備的連續化、批量化、智能化生產。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