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是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產方式,智能制造有效帶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加快滲透融入制造業各領域各環節,推動研發模式、生產方式、組織形態等加速重構,大幅提升了產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等關鍵指標。”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圍繞新質生產力話題,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鐘錚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建議》。
鐘錚
鐘錚表示,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有質的不同、新質生產力更為自動、智能、高效、環保。新質生產力往往伴隨著技術的突破。
鐘錚表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意義在于,推動經濟增長: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能夠創造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競爭力:在全球化競爭中,掌握和運用新質生產力是提升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促進就業: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會創造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有助于解決失業問題。改善生活質量:新質生產力的應用使得產品和服務更加多樣化、便捷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往往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助于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鐘錚表示,當前,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還存在一些挑戰。如供給支撐能力亟待強化,系統解決方案攻關面臨制造知識、工業機理方面的體系空白,存在核心軟件、關鍵裝備等方面的短板制約,以及重點行業、區域推廣現有應用標桿成果時,企業能力不足、人才資源匱乏、資金籌措困難等挑戰。現有智能制造領域關鍵標準仍存在缺失或適應性不強,不能完全滿足行業應用推廣和解決方案攻關需求。
“科技創新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推動生產力質變的核心驅動力。”鐘錚表示,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是提高效率、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可持續性。
鐘錚強調,數實融合是實現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深度結合的重要途徑。如: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驅動的決策、供應鏈優化、創新生態構建、網絡安全保障等。
“效率是制造業賴以生存的法寶,效率優勢也是美的持續在打造的核心競爭力,美的過去幾年一直通過科技創新、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手段在不斷提升各環節的效率,過去十年投入超過170億元用于數字化,過去五年投入500億元用于科技創新,每萬人機器人保有量超過500臺,智能化程度、生產效率、決策效率、經營質量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鐘錚說。
鐘錚表示,下一步,美的將加大研發、數字化投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數實融合推動產業發展。
當記者問到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么?鐘錚表示,首先,加快推動“智能制造專項”立項實施。支持科研院所、企業突破數字化、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等關鍵技術的創新和融合,推動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智能制造裝備等重點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形成自主可控、先進適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
其次,加快智能制造應用普及。圍繞國家智能制造戰略和雙碳戰略,支持各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研發和形成行業可大規模應用的行業解決方案并加以實踐,通過政策補貼或創新商業模式,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賦能,普及。支持工業大省建設智能制造先行區,探索形成區域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特色路徑,加強經驗總結并復制推廣。
此外,加快形成我國自己的智能制造標準和評價體系。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打造標準群,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轉型。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