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素有成渝之心、大千故里、甜蜜之城之稱的四川省內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7.11億元、增速全省第三,總量居全省第10位。近日,隨“萬千氣象看四川”大型采訪活動媒體團深入當地時發現,這個“全省第三”不簡單。
7.0%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僅分別比全省和全國高出1和1.8個百分點,推動內江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百億臺階。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全省第三”成色足,2023年,該市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02.64億元,同比增長達26.6%。依靠發展新質生產力,內江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省的優等生”。
“三全招商”添動力
埃普諾年產30萬噸硅碳負極新材料項目建設現場
2月21日下午,內江氣溫驟降、室外寒氣襲人,但埃普諾年產30萬噸硅碳負極新材料項目工地上卻熱火朝天。據悉,埃普諾項目總投資約105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約360億元。四川21個市(州),為何選擇內江?“是政府的熱情和服務,還有好的政策打動了我們。”項目副總經理張玲直言不諱地說。
埃普諾的例子,是內江市近年來“招大引強”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的一個縮影。據介紹,2021年,內江市從7個縣(市、區)和20個市級部門選派165名優秀干部組建駐外投促中心,赴全國47個重點城市開展駐點招商,成功將總投資20億元、設計年產能14.4億罐的泰國天絲集團在中國投資規模最大、產品產線最多、現代化智能水平最高的紅牛飲料生產基地——紅牛飲料(四川)生產基地項目等引進落戶,開啟了其招商引資模式的新實踐新探索。2022年來,內江市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精準招商,深入發掘新質生產力,全員全域全力的“三全招商”新模式效果凸顯。
2023年,內江市共招引先進制造業項目117個,協議投資總額978.6億元。其中,新引進新質生產力相關項目38個,協議投資總額787.5億元,一年引進投資105億元的埃普諾年產30萬噸硅碳負極材料、投資130億元的頁巖氣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和投資150億元的廣東中能高端離心球墨鑄造等3個百億級制造業項目,創歷史之最。
“從去年5月底開始第一次埃普諾項目對接至6月27日簽約開工,用時35天,刷新內江項目招引速度;從7月1日獲取美能項目投資信息至7月31日簽約落戶,用時31天,再次刷新項目招引速度!目前,聚焦延鏈補鏈強鏈,全市儲備在談項目達92個,協議投資總額超6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92%,為全市培育高效能、高產出、高技術、智能化產業發展提供了雄厚后勁。”內江市經濟合作局副局長冷小東說。
新型工業化激發活力
紅牛飲料(四川)生產基地項目在內江投產
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幾何中心的內江經開區,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在2024年商務部公布的全國230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44位,在西部50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5位,在全省10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2位,首次躋身“全國50強”。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
據內江市經信局副局長李清介紹,近年來,內江聚焦解決制約產業鏈發展的“卡脖子”問題,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抓手,以數字化為重點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建立技術改造診斷服務機制,實施“新賽道爭先競速行動計劃”,全力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重點打造“頁巖氣+”“釩鈦+”兩個1000億產業集群和“甜味+”“裝備+”兩個500億產業集群,推動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兩大新興產業產值實現翻番。全市傳統產業轉型加快,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未來產業拉開序幕。
2023年,全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7戶、總數達到147戶;新增戰略性新興企業24戶(91戶),同比增長35.8%。完成技改投資143.53億元,同比增長34.2%,超全省平均28.1個百分點;實施戰略性新興項目共計60個,完成投資138億元,占比高達62%。匯宇制藥、巨騰(內江)、中鐵隆昌、晨田機床4戶企業入選工信部數字融合貫標試點;金鴻曲軸、“甜城大腦”2個企業(項目)入選省級工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示范。
正是新型工業化所激發的活力,在內江經開區,以中顯智能、效率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蓬勃興起;以匯宇制藥、梓橦宮、恒通動保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厚積薄發;以金鴻曲軸、鳳凰集團、華川基業為代表的機械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產業蓄勢精進;以天絲紅牛、正大集團、華潤雪花為代表的食品飲料產業龍頭聚集,全區現代化產業體系蔚然成勢。
科技創新增效力
四川匯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獲批上市的藥品
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生產力。近年來,內江市從加快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三方面同時發力,以科技創新助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該市深化四川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聯動打造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加快打造成渝發展主軸科技創新高地、成渝地區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3年同比凈增長14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499家,同比增長11.88%。全市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擁有量居全省第三位,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申報各類科技項目69個,3個項目獲2022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5.5億元,同比增長68%。
其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承載地,內江高新區全力打造成渝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新簽約浪潮智慧科技、上海聲通、國星宇航等數字經濟項目43個,總投資約106億元;新引進雄富蕊能、威士凱、晶益通、能斯特等行業領先企業20余家,初步形成芯片設計、制造、封測全產業鏈;“招才引智”“招院引所”,新引進何積豐、譚述森等院士專家30余人;與大院大所大企深度合作,促進各類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建成西南交大·內江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新入駐中試孵化項目6個。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億元,成功獲評2022年度優秀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市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場景競相涌現:匯宇制藥先后承擔并完成4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獲省科技進步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30多項。全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陶瓷基板生產企業富樂華,解決了高端陶瓷基板材料和制造工藝系列“卡脖子”問題。2022年,中國首家異種大器官移植醫用豬培育基地在內江資中縣竣工;2023年12月,全省首例異種器官移植“手術”成功,受體猴存活46天,創造了國內異種心臟移植存活的最長時間紀錄。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