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環境規劃院董戰峰博士表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仍然存在投資總量嚴重不足,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性投入、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他建議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政策保障大氣治污成效。
京津冀工業治污投資需求最大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重點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的直接投資分別需要2490.29億元、2384.69億元與903.58億元。從三大區域在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移動源污染防治、優化能源結構三方面的分項投資需求情況看,京津冀所需投資最大的部分是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長三角和珠三角所需投資最大的部分是移動源污染防治。
報告測算指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能夠拉動GDP增長2.04萬億元(五年合計)。其中全國大氣治理投資能夠拉動GDP增長2.82萬億元。
淘汰落后產能將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增長起到負面作用,造成GDP減少7762.57億元。
三大重點區域相比,長三角地區所獲的直接效應最大為2782.03億元,京津冀地區所獲的收益僅為35.66億元,遠小于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主要是因其淘汰落后產能量較大,其導致的負效應抵消了大部分環保投資拉動的正效應。在重點行業發展方面,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實施受益最大的行業是交通設備制造業、通用專業設備制造業和農林牧漁業。
拓寬融資渠道壯大環保產業
2013年和2014年中央財政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投資規模僅為50億元、100億元。報告認為,由于目前未能形成穩健有效的大氣行動計劃實施的投融資機制,而且中央財政投入規模相比于實際需求仍落差較大,所以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仍然存在投資總量嚴重不足、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性投入、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
為了更好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提升治污效果,報告建議,一是加大交通污染源治理等資金投入力度,保障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加大大氣污染治理資金投入,大力推進綠色環保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各項大氣污染措施落實并取得實效。二是理清不同投資主體責任并推進構建形成穩定的投融資渠道和機制,這是長久以來存在的難點問題,為了保障大氣行動計劃投資需求的有效供給,應進一步推進加快改革進程。三是拓寬和完善大氣行動計劃實施的投融資渠道。發征地方政府市政公債,集中社會閑置資金進入到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四是實施利好政策驅動大氣環保產業快速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