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匯家生態圈計劃發布,到CHiQ2代智能冰箱上市,再到15.7億定增方案獲批。種種跡象表明深藏中國家電業第三級的白電巨頭美菱,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構建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美菱,重塑著企業的發展基因,并獲得投資者以及消費市場的一片叫好。那么在看似光鮮熱鬧之外,類似于傳統制造企業穿上新衣,能否打開家電業一直探索的另一片藍海?
站在專注制造冰箱企業——美菱的智能豪華冰箱生產線前,頭頂是無處不在的網格,各種井然有序的流動門體,自動化流轉智能小車,記者正置于另一個智慧的空間。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家電制造型工廠,所有的普通工序變得更加自動化,網格就像蔓延開來的觸角,更高效的傳輸每一個關鍵性的冰箱門體。
值得注意的是,該線體采用了多階存儲、多階容錯、RFID智能識別等先進技術,從人工搬運到自動化輸送,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美菱的門體柔性自動化系統大幅度提高門體的外觀質量,保障了豪華智能冰箱的產品品質,單條線體實現減少8人,年節約成本高達200萬元。
深耕智能制造 構建智慧工廠
事實上,在工業4.0概念鋪天蓋地的今天,“互聯網+制造”被看作家電類企業實現革命性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國大多數家電企業紛紛爭相上馬智能制造項目表明,智能制造在起到工業生產效率廣泛提升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智能產品創新、互聯網產品定制的步伐。有產業相關專家預言,通過智能制造的變革,部分家電企業正在觸及家電行業的新藍海。
在最新的美菱定增獲批方案資料中顯示,美菱將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7億元,記者發現“智能制造”成為其核心募集項目之一。該項目所籌集的資金,將全方位的投入美菱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其中尤為關注的就是美菱最新快速發展的智能、變頻冰箱生產線。
隨著定增方案的獲批,美菱的智能制造獲得了廣大投資者的看好,同樣進一步驗證了企業在智能制造上不斷發展的硬實力。據了解,美菱智能制造針對冰箱等典型家電產品離散型生產的工藝特點和特征,構建離散型布局模型。從三方面出發建設,主要包括信息化、自動化以及智能物流體系,其中在信息化建設MES系統搭建上,美菱正在逐步實現產品生產過程的智能管控、后臺數據反饋以及時時動態數據監測,最終實現制造透明化、智能化、柔性化制造工廠。
此外,在自動化建設上,一批先進的機器設備成為美菱自動化的注腳。除了門體空中柔性配送系統,美菱的箱體自動翻箱、自動套包裝箱、智能檢測系統,通過科學的管控,柔性化的智能管控環節,智能制造工廠整體生產效率提升23%以上。
各項互聯式的智能化項目不斷誕生,進一步催生了美菱制造工廠的蝶變。美菱副總裁廖濤告訴記者,企業的工業4.0時代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營造,其應該是落到智能制造系統里的,美菱的互聯工廠將構建信息化平臺和智能物流配送模式,實現制造信息的互聯互通,并縮短制造周期,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為后期打通工廠和用戶之間的壁壘,定制化業務模式的運行提供最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數字化深度融合 觸發工廠蝶變
在“互聯網+”模式之下,美菱的智能制造成果逐步凸顯出來,其制造出來的產品正逐步引領消費市場。不久前,在合肥,美菱向全球發布CHiQ2代家電產品,智能冰箱實現了空間自由變化,冷藏與冷凍室可以隨意切換,同時深度植入最新的智能成果,將ETC識別技術,智能冷量分配技術植入產品內核,全面提升了消費者的智慧生活體驗。
新成果的快速轉化源于技術的開拓,更在于企業互聯網化思維的轉變。在美菱采訪時記者發現,目前的美菱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建設已經深入企業生產系統的每一個細胞里。資料顯示,美菱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信息化建設,2011年美菱的兩化融合受到政府的一致認可,獲得了安徽省兩化融合示范企業。此外,在PDM、WMS、SRM等系統的綜合應用中,協同創新求發展,讓美菱走在整個行業前列。
美菱總裁李偉表示,工業4.0最核心的就是智能制造,美菱在快速深入兩化融合的同時,將全力建設智能制造的關鍵大腦:企業的軟件平臺以及大數據信息,相信通過精益生產,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相互融合,美菱在未來將給廣大消費者以及投資者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產品驚喜。
值得一提的是,美菱所構建的數字化互聯工廠都是基于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產生的。作為中國智能制造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兩化融合,企業在快速發展的情形下,只有強力執行兩化融合,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才能獲得企業長久可持續性的發展。
毫無疑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產方式以及新經濟產品,以先進的生產企業為代表產生的示范作用,其必將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進步。中國的工業時代4.0之路才剛剛開始,但卻給了企業進步的方向,未來企業會變成數據的企業、創新的企業、集成的企業、不斷快速變化的企業。家電傳統龍頭企業美菱所做出的積極性探索,帶來自身不斷蝶變的時候,也必將給智能制造的未來提供創新方向與借鑒性參考。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