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門戶大會于12月6日在北京開幕,會中提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主軸為大數據,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亦提出第四次工業革命概念,其發展核心包括互聯網、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電子商務等,根據2016年全球互聯網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固網寬頻用戶將達8.84億戶。
隨著互聯網應用開始轉向各行業領域,全球經濟加速以資訊技術為基礎發展經濟活動,即數位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成長動能,其中新技術集中于物聯網、自主駕駛汽車、人工智慧、機器人、3D列印、區塊鏈(BlockChain)及生物技術等。
▲ 1. 大數據運用將可提升生產力、競爭力與創新力
透過大數據技術,可提高醫療產業生產力外,增加競爭力并改善護理水準,進而提升創新,若充分利用大數據,在臨床操作階段,即可為美國醫療開支1年減少165億美元;在研發階段每年可創造1,000億美元價值。也因此,美國政府積極推動公開大數據資訊分享,目標在醫療照護領域應用得以延伸,在大數據應用成效中,有2/3來自有效減少每年8%不必要之醫療支出。
除美國、中國與印度等全球制造業大國提出第四次工業革命外,德國是最早提出工業4.0的國家之一,如何透過智慧科技來擴展營收規模、提升制造業效率與全球影響力為發展目標,若將制造業導入大數據分析,可應用于生產、制造、供應鏈等,為產品開發與組裝成本降低50%,以及降低約7%營運成本。
另大數據運用可提升公部門效率,以歐盟為例,透過大數據與公部門營運績效結合,歐洲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提高,每年將可節省約1,500億美元(尚不包括運用大數據于詐欺偵測及稅收差額等)。
▲ 2. 大數據可發掘金融創新、個人零售商機
全球最大線上市場阿里集團,包括淘寶網、天貓、阿里巴巴B2B(Business To Business)、一淘網、阿里云計算及支付寶等,其具備完整電子商務生態體系,在大數據策略上,採用B2B資料分析驅動精準行銷與融資,并可用于流失使用者預測、強化網路金融資安等,陸續向金融科技創新發展。
隨著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以及與電腦互動能力增強,未來可透過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演算,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選擇,甚至誘發消費者的隱性選擇,目前大數據與美國零售業服務結合,多可提升50%以上毛利及生產效率。
另一方面,電腦辨識非結構性數據的能力提升,加上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社群網路與共享經濟搭配行動寬頻技術基礎,將帶動智慧生活產業價值鏈。
在大數據商機中,臺灣資通訊軟體及服務業者仍有機會,以軟+硬思維,協助硬體廠商轉型,同時提升資訊服務業競爭力,強化提升云端大數據應用及智慧服務價值,提供整體智慧生活解決方案,以具差異性關鍵技術與整合性產品服務建立生態鏈,并強化系統性內容整合與分析投入,進而搶進創新領域,才有機會取得市場先機。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