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新技術正加速與工業場景融合。立足新發展階段,施耐德電氣為大家展示了面向未來工業的一系列數字化創新成果與全面的行業化、場景化解決方案,以數字化創新為中國工業現代化變革強基賦能。在6月8日于烏鎮舉行的,以“創新融生態,加速雙轉型”為主題的施耐德電氣2023年創新峰會上,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中國區業務市場總監楊航接受了智匯工業媒體的采訪,針對如何利用數字化轉型加速行業發展等相關問題提出了專業見解。
開放自動化平臺引領工業數字化新發展
數字化轉型是當前中國工業發展正在經歷的過程,以高數字化產業為主導的企業將率先享受數字化紅利。在工業領域,施耐德電氣正在引領開放自動化標準的大范圍推進,以數字化轉型為主要抓手,推動工業化創新發展,助力“雙轉型”新發展格局形成。
施耐德電氣全新升級的、以軟件為中心的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基于IEC61499國際標準,通過軟硬件解耦,打破現有系統限制,實現IT/OT的真正融合,推動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即插即用”。新版本(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 V23.0版)進一步擴展為集離散、混合和流程工業運營操作于一體的統一控制軟件平臺,以賦能更多行業客戶的效率提升:強化與AVEVA系統平臺融合,可復用現有應用圖形,加快系統設計;增加用于程序自動化邏輯設計的圖形化界面編輯器,提升運營效率;開放自動化人機界面(HMI)和歸檔功能,可與多個操作系統兼容,支持跨系統靈活部署;EcoStruxure 開放自動化平臺 V23.0版將進一步簡化和減少35%的工程組態工作量。
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自2020年10月在全球7個國家首發以來,收到了各個行業總包商、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和最終用戶的積極反饋。目前在食品飲料、物流、水務及環保公用事業、海水淡化等行業獲得了廣泛運用,有效助力客戶提升業務靈活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以專注冷鏈物流和倉儲的國內企業京科倫為例,借助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該企業的調試時間縮短30%,錯誤線產品減少45%,物流吞吐量增加5.3%,開放平臺的打通為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產能提升。
此外,位于上海的施耐德電氣智慧物流中心同樣部署了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實現降本增效。基于軟硬件解耦,輸電線路在面臨不斷變化的運輸要求時能實現更容易、更經濟的調整。EAE開放自動化平臺提升了故障識別和排查速度,錯誤率減少了45%,吞吐量提升5.3%。
IEC 61499標準釋放工業自動化潛力
當前的工業自動化系統架構確實成功地推動了工業發展到如今的水平,但是封閉的專有技術模式卻使得工業企業很難快速、高效地吸收先進技術。而IEC 61499 標準為工業自動化應用實現可移植性奠定了堅實基礎,可帶來諸多優勢。
楊航提道,施耐德電氣正在業界內積極推動IEC61499的使用,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應運而生,幫助具備不同自動化基礎的企業輕松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涵蓋食品飲料、物流等多個行業豐富的可復用的行業庫,實現效率、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的飛躍,達到前所未有的卓越運營水平,助力行業實現開放自動化新發展。
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中國區業務市場總監楊航
同時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還是首批加入開放自動化組織UAO (UniversalAutomation.org)的行業先驅之一,目前,正協同UAO組織致力推廣標準、開放、通用的理念,幫助組織內成員進行創新,并創建可互操作的解決方案,從而促使我們的行業發生可持續且持久的積極改變。UAO成立于2021年,其成員有包括施耐德電氣在內的工業及信息廠商、集成商、最終用戶和學術機構等,目前已有包括4家國內機構在內的40多家成員單位。
“軟件定義”成為施耐德電氣持續迭代的底層思維
施耐德電氣認為,開放的、以軟件為中心的工業自動化,使未來工業更加可持續和富有韌性:一方面,未來的工業自動化將更加“強調開放性”;另一方面,未來的工業自動化將更加“以軟件為中心”:未來工業需要一種數字化思維方式——而軟件和數據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楊航介紹,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是2020年的第四季度正式發布的,目前已經迭代至V23.0版本,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就是以軟件為中心,用軟件去定義系統的功能,用軟件給硬件賦能,實現系統運行效率和能量效率最大化。
未來工業將更多依靠數字化思維方式,以軟件為中心的自動化系統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靈活性,并提升工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設備開始以軟件為中心,在提高性能的同時支持遠程操作和服務。
AI智能激發產業低碳、高效發展的潛力
在8日上午舉行的首屆施耐德電氣“AI大施杯”算法大賽頒獎儀式上,“AI大施杯”十強及人氣獎戰隊受邀出席。會上,施耐德電氣還發布了企業級一站式、場景化、開放性的AI模型生產與運維平臺EcoStruxureTM AI引擎,賦能不同行業快速打造AI規模化應用。
楊航表示,施耐德電氣致力于將AI技術與自身在工業自動化與能源管理領域的技術與經驗相結合,推動工業、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等市場的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在工業領域,在部署了過程控制、工藝管理、供應鏈管理等軟件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通過引入AI算法,更好地利用實時數據得出對生產系統的預測性洞察,助力管理者做出最佳決策,實時反饋給硬件系統進行調整,從而達到系統的最佳效率。
以施耐德電氣中國供應鏈為例,基于AI的解決方案已成為提高生產效率、控制成本以及保護環境的得力工具。AI視覺檢測項目已經成功覆蓋了中國區10家工廠,能夠針對產品表面的缺陷進行檢測,大大提高產品的質量,有效減少因產品瑕疵而浪費的資源和時間。AI激光機預測性維護項目基于機器學習算法,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可以提前預測機器故障,并進行預防性維護,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機器維護成本。過去一年中,這些AI解決方案已經為工廠帶來400萬元的直接成本節約。
釋放數字孿生所蘊藏的巨大價值
近年來,隨著定制化、智能互聯產品和服務模式越來越普及,數字孿生逐漸成為業界備受關注的熱點,Gartner甚至連續三年將數字孿生列為十大新興技術之一。針對施耐德電氣目前應用于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楊航講道,施耐德電氣聚焦生產制造,數字孿生可以用于模擬和優化生產線,預測設備故障,提高生產效率。例如施耐德電氣基于開放的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借助自動化工程和仿真功能——如數字孿生和數字線程技術等,可為企業創新性地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可持續、高效的解決方案;EcoStruxure機器專家數字孿生軟件集成了仿真和3D可視化功能,可支持各種復雜應用,為設備制造商從銷售到概念原型,再到設計和制造、運營設備的全生命周期進行賦能,為企業客戶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滿足設計、生產需要,從多角度為企業帶來諸多效益。
完整的EcoStruxure機器解決方案與新一代Lexium MC12柔性輸送系統的完美結合,在最新的線性運動和數字孿生技術加持下,使客戶能在不中斷當前工作流程的前提下對新產品或新產線進行測試,并且在運行過程中隨時調整設計,從而更好地滿足生產要求,大幅節省能源管理效能,在提升速度與可靠性的同時,使設備綜合效率(OEE)提高50%。
立足中國服務全球,不斷推動數字化向縱深發展
早在十幾年前,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就提出了“本土化戰略”,而且很早以前就有大量的產品在中國生產,這背后的能力支撐,是來自施耐德電氣的“中國中心”戰略。
楊航認為,中國的OEM廠商對價格是極為敏感的,所以需要性價比更高的產品,而施耐德電氣則更了解中國的客戶需求,為中國定制了很多產品,例如這次展示的Lexium 18系列伺服,是由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中國研發中心根據本土需求研發設計,并在獲評世界經濟論壇端到端“燈塔工廠”的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實現規模化生產,以更好地滿足工業制造企業對高品質自動化與控制產品的需求。
接下來施耐德電氣還會出臺跟Lexium 18系列伺服同一系列的總線、控制器產品,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把整個伺服行業逐漸地完善,根據中國市場和客戶需求,豐富產品種類,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以開放平臺搭建行業共贏生態圈
施耐德電氣長期致力于提升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在完善開放平臺應用生態圈方面,楊航表示,在加入并協同UAO組織推廣標準、開放、通用的理念,幫助組織內成員進行創新,并創建可互操作的解決方案外,還通過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施耐德電氣推出全新工業場景“基于IEC 61499的自動化立庫管理與控制整體解決方案”,其PoC創新方向便是,針對低代碼技術在物流行業中的應用需求,在施耐德電氣基于IEC 61499標準的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上開發自動化立庫的控制與管理軟件,實現WCS、MMS基本功能,保證畫布菜單結構合理、簡潔,符合一般用戶的操作習慣,并使CAT輸入輸出接口清晰,變量命名標準,在更大層面切實推進開放自動化的創新發展。
最后,楊航表示,面對當下中國科技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現狀,創新已是全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施耐德電氣同樣將以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推行全面的創新戰略:一方面,堅持全球“多中心(Multi-Hub)”戰略布局,在中國,建立了集技術、研發、銷售支持為一體的中國中心(ChinaHub),大幅縮短了產品上市的時間,強化了中國研發、中國首發;另一方面,秉承開放創新,通過“聯合創新”“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等平臺和形式,集結多元化合作伙伴的優勢,持續構建施耐德電氣創新生態合作伙伴網絡,最大化滿足客戶需求,為中國工業現代化變革強基賦能。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