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經濟成長一致趨緩,中國經濟不振、歐洲經濟低迷、美國復蘇疲弱、臺灣亦出口衰退,與全球景氣密切的工控暨自動化行業今年景氣因而也同樣保守。
然而業界仍有不少達到雙位數成長的優等生,包括士林電機、友士、臺達、所羅門、洛克威爾、施耐德、泓格、羅升等。
成長動能則主要來自:「彈性生產、智能制造」的需求浮現;TFT/半導體半導體產業持續投資;生物制藥產業升級;傳產與輪胎海外新設廠,以及90年代油氣石化的產業年限到期的設備更新等。衰退者的理由則以政黨輪替、兩岸關系緊張與供過于求的外在環境因素分貝最高;其中陷入紅海市場以傳動組件類產業競爭最為激烈。
今年最熱話題是智能制造,這是政府五大創新產業政策之一-智慧機械產業的精髓,也是未來臺灣經濟命脈-產業之所系。業者認為要能夠屹立智能制造的浪潮而不滅頂甚至能穩當駕御,關鍵是「控制器與應用軟件」。此外,倒數20多數即將進入2017年,又將面臨哪些機會與挑戰?以下是業者的看法(依筆畫順序)。
士林電機:智能制造趨勢將帶來相關產業的商業機會增長;TFT/半導體業的資本支出將持續擴增,幫助2017年呈現穩定成長,皆是正向的成長動能。反面來看,大陸經濟轉型,亞洲所受負面沖擊最大,是業界一大挑戰。
友士:看好工廠自動化、智能化、消費電子采用新材料新制程以及產業設備升級轉型帶來的新契機。強強相連、虛實整合是必然趨勢。
東元:看好三大機會。1、工業4.0帶來新契機,依市場研調機構Gartner估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逾350億個連網裝置。至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值約在3.1兆至6.3兆美元之間。2、政府五大創新產業政策帶來新動力,其中智慧機械產業的推動給予工控市場更大發展空間。3、新南向政策拓展新興市場商機,如印度、越南、菲律賓等,經濟成長率平均有6%以上,內需消費潛力大,工控市場推動潛力無窮。
洛克威爾:1、90年代油氣石化建廠年限到期的設備更新及升級改造。2、生產設備的智能聯網與信息整合應用。3、政策面支持的產業發展,與政府在交通及生活水電廢棄物處理的投資與改造。
夏弗納:物聯網帶來的機會,有變頻與節能應用之優化電力質量需求、機器手臂與充電站應用以及傳統工具機應用工業4.0的改變等需求。
精浚:公司正值轉型期,聚焦開發高值產品與服務。而新產品服務符合當代高新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且聚焦特定利基市場,明年可望先蹲后跳。
靄崴:挑戰大于機會,因為充滿的變量包括:1、中國經濟可能走入L型、保持平穩。2、美國川普就任后之政策未明。3歐洲于英國脫歐后產生的效應和影響。
即使在諸多變量下,除了2017年臺灣經濟成長主計總處預估仍有1.88%,更重要是工控業者有智能制造、產業升級護體,因此對前景普遍還是認為「審慎不悲觀」!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