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為確保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高捷,遼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
新建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200個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遼寧要加快推進數字技術新突破。實施“揭榜掛帥”、應用基礎研究等科技攻關項目,引導骨干優勢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實質性產學研聯盟,攻克工業軟件、人工智能、新型通信網絡、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數字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10項以上。新建科技創新平臺5家左右,全面推動科技創新平臺發展。
持續壯大數字產業新動能。提出推動沈陽、大連創建中國軟件(70.100, 1.24, 1.80%)名城,重點園區爭創軟件名園。培育壯大集成電路裝備產業集群,推進整機和關鍵零部件配套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沈陽建設、大連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創建40家以上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80個以上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動企業應用智能傳感器、工業機器人(10.420, 0.23, 2.26%)等智能化裝備,開展生產設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產線智能化改造,新建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達到200個。創建1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20個以上省級智慧農業(3.810, -0.04, -1.04%)應用基地。
擬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2000戶
今年,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穩增長、擴投資、調結構、促轉型,力爭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趕上全國水平,實現工業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具體在工業經濟總量、結構調整、發展質量以及在效益提升方面實現新突破。
在結構調整方面,今年計劃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200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0戶,制造業單項冠軍50戶。在發展質量方面,力爭今年高端裝備、精細化工、先進冶金新材料規模占比分別提高到25.7%、46%和27%。推動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80個以上,培育10個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建成60個以上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推進10個智慧礦山、20個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培育綠色制造單位累計突破500家,開展重點行業能效標桿水平達標。支持沈陽建設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認定省級服務型制造單位30個,爭創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建立停緩建“項目超市”盤活爛尾樓
為防范化解樓市風險,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大力推進保交樓。搶抓政策機遇,用足用好國家保交樓專項借款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和司法保障措施,制定“一樓一策”方案,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保障工程質量,加快建設進度,盡早解決交房問題。在積極盤活爛尾樓方面,落實盤活爛尾樓支持政策,“一樓一策”推動項目盤活。對于依法依規可以保留的,通過政策調整、補辦手續、股權重置、撮合其他企業接盤、導入新產業(59.950, 0.18, 0.30%)新業態等方式,推動項目盡快復工建設;對于存在經濟或法律糾紛已進入司法程序的,通過府院聯動機制,共同研究推進處置盤活工作。為此,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建立了停緩建“項目超市”,主動向金融機構和資產管理公司推介,支持優質房企接盤或并購爛尾樓項目。
實現金融服務“24小時不打烊”
省金融監管局確定了未來三年的總體目標。其中包括到2025年末,三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達到萬億元以上,全省境內上市公司確保達到120家,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不低于300億元,融資租賃、商業保理“正常經營類”企業數量、業務規模均力爭實現三年倍增等等。
圍繞上述目標,省金融監管局從信貸支持、發展直接融資、發揮地方金融組織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構建良好金融環境等5方面明確了20項主要任務和66條工作措施。在金融環境方面,提出完善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環境,實現服務“24小時不打烊”。完善地方金融組織監管制度,制定監管細則;強化日常監管,制定現場檢查全覆蓋計劃,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分類處置。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