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角錢硬幣大小的器件上,通電一瞬間,器件的上下表面立刻就可以產生上百度的溫差。裝上這個器件的工作,就像是給半導體芯片安裝上了‘空調’,冬暖夏涼,非常適宜。”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7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說,“我和我的科研團隊研制的微型半導體溫控器件,就是這樣一種很小卻很強大的器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用手機,看視頻或玩游戲時間久了,手機可能發燙,同時反應可能會變慢。”孫東明表示,這其中的原因在于,半導體芯片的性能會隨著溫度發生顯著變化。要讓半導體芯片把最好的性能發揮出來,就一定需要溫度控制器件,也就是所謂的“溫控器件”。
“我和我的科研團隊研制的微型半導體溫控器件,就是這樣一種很小卻很強大的器件。”孫東明說,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通過這些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從原材料的配方到關鍵工藝技術再到制造加工設備,我國從全鏈條維度角度上已實現了完全自主可控。
孫東明介紹,后來,在中科院和遼寧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支持下,團隊科研成果以專利等無形資產作價入股的方式,很快在沈陽就實現了落地和轉化,成立了冷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從項目的選址到建成投產只花了三個月,目前溫控器件的月產能已經突破了30萬枚。
“我們這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僅僅是遼寧這片創新創業沃土中的一棵新苗,這棵新苗每天都在茁壯成長、發展變化。”孫東明表示,去年7月,團隊研制了高性能溫控器件,搭載中國科學院自行研制的火箭和衛星順利升空,首次實現國產溫控器件在500公里太空成功在軌驗證。今天,我國已實現包括宇航級到工業級這樣一系列微型半導體器件的真正國產化,打破了以往國外對于我國高端溫控器件的壟斷。目前,這些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激光通信、車載激光雷達、探測器面陣以及生物醫療等領域。
當前,遼寧正在全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作為一名來自科技戰線的全國人大代表,孫東明堅定地說:“我要自覺肩負起國家賦予的科技創新使命,發揚勇攀高峰的科技創新精神,要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為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努力奮斗。”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