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時間。
醫療、教育、交通、就業、社會保障……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那么,今年你最關心的話題有哪些?有哪些新期待?又有哪些話想對委員們說?
多彩貴州網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邀請住黔全國政協委員,回答網友關于鄉村振興、醫療衛生、就業保障等民生熱點話題的提問,一起來看看吧!
問:獨山縣村民何永高
答:全國政協委員、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黨委書記楊松
全國政協委員楊松
何永高:我是一名“三農”創業者,從事種植業多年。貴州山地多,很多機械設備不適合使用。目前適合貴州山區農機操作的機械有哪些?
楊松: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我在調研走訪中了解到,由于貴州地理環境復雜,海拔高差懸殊,土地破碎,許多農業機械設備無法進入到田間作業,即使采用傳統方式將農業機械拉到耕地中,但因耕地面積小、田坎多、坡度大,很多機械設備并不適合使用,制約了農機具產業化健康持續發展。
此外,隨著城鎮化水平提升,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村勞動人員主要是老弱婦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對農業機械的性能、操作以及保養等知識了解很少,導致不會用、不敢用、用不好,大多數農民都以手工勞作的方式完成農作物的種植。農機具使用效率低,農機具推廣應用普及有難度。
目前,適合貴州山區農業的農機具產品比較單一,還需要加大研發制造力度,進一步推廣小型化、多功能、組合式農機具的使用。
何永高:我們對省時省力、安全便捷的農機充滿期待,干活時有機械輔助,就不愁農活繁重、人手不足了。那么,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楊松: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我提交了一份關于《提升山地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建議》的提案。
楊松(左)調研山地農機使用情況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班浪 攝
我認為,山地農業發展急需在“機械化”上下功夫。因此,建議加大對山地型適用農機的研發,針對像貴州這樣的山地地形,研發一些小型化、省力型、多功能的山地農業機械。
同時,將山地機械人才培育納入中高職教育,既要培育研發型人才、又要培育實用型人才,切實加強山地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山地型適用農機的補貼,建立農耕機械長效相關補貼機制;加大開展土地宜機化整治,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