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2022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新車的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
“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市占率達80%,創歷史新高,帶動中國品牌市占率整體提升至50%。但面向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進一步由大做強仍然面臨較多挑戰,需要國家層面頂層規劃和系統解決。”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在采訪中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加強下一代動力電池、芯片等技術攻關
新能源汽車既是中國智造“新名片”,更是2022年國內消費市場中一抹搶眼的亮色。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連續8年蟬聯世界第一,特別是2022年達到688萬輛,滲透率達到25.6%,但要保持領先優勢并可持續發展,仍然面臨較多挑戰。
朱華榮在談及產業安全層面時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原材料仍高度依靠進口,車規級芯片等產品國產化亟待破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安全存在風險。
“鋰鎳鈷等關鍵原材料資源高度依賴外部進口,如鋰進口依賴度達65%,鎳和鈷進口依賴度高達90%以上。同時,伴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單車芯片需求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預計2030年中國汽車產業芯片需求量將超過1000億顆每年,而當前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雖然快速提升,但仍未超過10%?!敝烊A榮對記者說。
針對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存在的安全問題,朱華榮建議,要內外同步,加快推動鋰資源等礦產資源開發布局。具體來看,國內方面,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有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的企業加快國內高品質鋰資源的探測和開發;國外方面,建議鼓勵和引導國內礦產資源企業、整車企業和電池電芯企業等市場主體,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海外鋰礦等礦產資源戰略布局與開發。
朱華榮認為,推動動力電池標準化,加強下一代動力電池、芯片等技術攻關勢在必行。朱華榮建議,推進動力電池標準化,對電壓、形狀、安裝位置、接口等進行統一。核心技術方面,建議基于市場化機制,完善科研成果到商業化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政策,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加速推動發展下一代電池和車規級芯片等“卡脖子”技術,確保新汽車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完善高精度地圖數據策略與管理機制
目前行業內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競賽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則是智能化。中國汽車行業在上半場已經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決勝負還在下半場。在智能化的下半場比賽中,數據是驅動汽車實現個性化、智能化服務的生產資料,也是創造產業新價值的資源。
“國外普遍采用智能網聯汽車進行數據采集,在云端進行數據處理,開展大數據算法開發、應用拓展,隨著海量數據的累積,周而復始的算法訓練與迭代,馬太效應凸顯,在行業內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敝烊A榮表示,隨著可供利用的有效數據越多,數據的共享、共建無疑是獲得海量數據的高效途徑,如自動駕駛汽車將像依賴化石燃料或電力一樣依賴數據,當前數據使用在高精度地圖方面尤為突出。
談及如何統籌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收集與共享,朱華榮指出,目前汽車數據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現有法規不足以支撐明確數據所有權、使用范圍、數據安全保障等責任主體,導致相關權責劃分不清晰,企業在合規落地層面不確定性因素大?!睂Υ?,朱華榮建議,應建立、健全汽車數據相關法律法規,搭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法律、法規工作組。一是建立完善的企業準入制度,只有滿足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規定的行為才能被許可;二是推動健全車聯網數據共享的法律法規,制定明確數據責任主體的法規,建立相應的安全法規,形成數據使用報備制度和預警機制,確保數據被合法、合理地使用;三是在以高精度地圖為代表的具體應用場景方面,定義道路路網數據公益屬性。
作為智能汽車的重要基礎設施,高精度地圖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能夠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感知周圍環境信息,助力自動駕駛升級。但是目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仍然存在缺少數據分類、分級標準,不支撐車輛數據共享問題。
“現階段汽車數據掌握在各車企中,各車企使用不同的數據處理模式,使得汽車行業中存在數據格式不統一,分散且復雜多樣的數據,無法直接使用?!痹谥烊A榮看來,業界應完善高精度地圖數據策略與管理機制。具體來說,要制定安全可行的數據生產應用策略,建立“用戶申請——部委審批——地方監管”的數據使用和更新機制。還要適時增設智能駕駛高精地圖等專項資質,支持多主體聯合攻關,激發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