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逐步收緊的市場中辛苦耕耘一年多的芯片企業來說,2023年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市調公司Utmel預計,2023年全球芯片行業營收將下滑約2.5%。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更為悲觀,預計2023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將萎縮4.1%,至5570億美元。低迷的市場需求勢必映射到企業業績之上。而在英特爾、AMD、英偉達等國際大廠遭受業績壓力的時候,國內芯片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如何做好準備應對下行周期將是我國企業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
需求下跌,汽車芯片獨力難支
受智能手機、個人電腦以及家用電器等消費類電子市場拖累,需求疲軟、庫存高企,是本輪芯片行業進入下行周期的重要原因。IDC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1億部,較上一年下降了11.3%,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年度出貨量。而根據相關報道,目前存儲芯片的庫存已達空前高位,足以供應未來3至4個月的需求。
2022年一直對芯片有著強勁需求的汽車企業,到了2023年也已得到大幅緩解,雖然偶爾還會出現某幾類芯片的缺少,但2021年那樣因缺芯導致大規模汽車減產的情況卻基本不會再度出現。這也意味著,一些芯片企業再難憑借汽車芯片一條業務線獨撐業績。
采訪中也有部分專家不認同“下行周期”的說法。華芯金通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吳全便認為,半導體與全球經濟和產業發展及其波動呈現正關聯特征。過去的三年,半導體產業受新冠病毒感染、貿易摩擦、局部沖突等因素影響,呈現寬幅波動。2023年全球經濟尤其亞太地區整體會進一步向好,預計半導體產業也會繼續與宏觀經濟保持同步。
但是,就短期情況來看,全球經濟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下游應用對芯片需求也在收縮。專家分析認為,芯片庫存的消化還需要一段時間,市場有可能在2023年第三季度或者年中之際走向回暖,行業恢復景氣。也就是說,對芯片企業來說,2023上半年仍有一段“苦日子”要過。
國內企業所受影響或更加劇烈
市場低迷的需求勢必映射到企業層面。近日,三星公布財報,第四季度來自芯片部門的利潤暴跌90%;SK海力士則出現10年來首次季度虧損。各大國際芯片巨頭紛紛開始籌備或實施裁員、削減資本支出等招數,以應對這一輪下行周期。
在這樣的大勢之下,國內芯片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芯謀咨詢研究總臨宋長庚認為,中國芯片企業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至少不會弱于國際廠商。“市場下行,不同細分領域受到的影響是不同的。消費類市場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工業和汽車市場受到的影響會好很多。中國多數芯片企業面向消費類市場,受到影響的可能性自然更高。”
日前,智能手機觸控芯片公司匯頂科技2022年預虧6億~9億元。匯頂科技指出,公司產品大部分依賴于智能手機市場,受國際形勢、宏觀經濟等影響,市場及客戶需求下降較大;公司主要產品競爭加劇,銷售價格承壓,導致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35%到45%。圖像傳感器公司豪威在致信員工中也指出,當前的市場狀況非常嚴峻,我們面臨著極大的市場挑戰,價格、存貨和供應鏈都面臨極大壓力,由此,我們必須要進行成本控制,目標是2023年成本減少20%。
“儲糧過冬”勢在必行
面對市場需求的下行,芯片企業勢必需要控制成本、儲糧過冬。此前記者在采訪長電科技CEO鄭力時,其就曾提醒從業者。“過去幾十年,半導體市場上長期存在著行業景氣的周期性變化,需求增長-缺貨-擴產-產能過剩-行業下行-淘汰過剩產能,進而又導致供應不足,需求復蘇,行業進入新的周期。目前,國內半導體領域有很多新進入者。這些人大多還沒有經過一個完整的半導體景氣周期,對市場風險認識不足。因此,要時刻保持警惕,切不可盲目樂觀,盲目擴張。
宋長庚則指出,對設計企業來說,在市場轉冷的情況下,應當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技術研發上。晶圓廠此時會有更多的余力,流片的周期會更快,有利于推進研發進度的推進。同時,建議政府應當把更多扶持產業鏈的薄弱環節,比如相對基礎的設備、材料等領域。當下情況晶圓廠的產能沒有那么緊張,這是一個難得的窗口期,有余力把更多精力放到支持驗證本土設備與材料之上。對于那些已經實現市場化的消費類設計企業,不應當把渡過寒冷期的希望放在政府扶持上。
吳全則建議,應適時專題梳理整合既有產業政策,制定一體化的半導體事業和產業發展規劃;從產業規劃、產業規制和產業管理的角度,優化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制度要素,集中力量和集聚資源相集合,培育龍頭、養育市場。
大規模并購期仍未至
并購整合、大者恒大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市場下行時期往往也是企業實施并購的一個重要窗口期。事實上,2022年以來國內確實涌現出多起半導體并購案,包括華大九天收購芯達科技,芯華章科技收購瞬曜電子,華測檢測收購蔚思博,華潤微收購大連芯冠部分股權,上海新陽收購上海暉研等。
宋長庚認為,其實現在還沒有到國內發生企業大規模并購的時期。對芯片企業來說,并購是擴充自身產品線的主要方式之一,并購一支研發與銷售團隊可使企業更加快速地進入一個新的市場,往往比企業自已開發、組建銷售團隊更加快捷。但是國內多數企業的創立者更加愿意獨立發展,而非被并購。在市場轉冷后,可以看到一些企業出現資金緊張,以至斷鏈的情況,但企業間出現大規模并購的意愿依然不強。
有投資專家提醒,企業即使想要實施并購也要把控風險。對于企業來說,要為過冬準備更多資金,如果說往年每家集成電路企業都有一個雄心勃勃擴張計劃的話,那么現在應當考慮的就是現金為王、苦練內功,為過冬做好準備。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