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用21世紀前二十年,讓中國制造走向了“中國智造”。那么讓“中國智造”引領世界,中國企業又需要多少年?
如今,答案已經浮出水面。
1月13日,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獲得國際權威機構WEF認可,成功入選全球“可持續燈塔工廠”,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燈塔工廠名錄中實現“零的突破”。
不僅是天津工廠,在此次同時發布的全球第10批“燈塔工廠”名單中,合肥海爾卡奧斯智控互聯工廠也成功入選。也就是說,繼2家工廠同步入選“工業4.0獎”后,海爾又一次達成了兩家工廠同步入選WEF燈塔工廠的卓越“戰績”。
顯然,在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領軍企業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智造”的格局早已超越了“競爭”——
今天的“中國智造”,要做的是“引領”。而中國制造業升起的一座座“燈塔”,正在引領全球企業加速推動工業4.0的創新進步。
躋身“燈塔中的燈塔”
可持續燈塔工廠認定的主要標準之一,就是能否真正將先進技術手段融合到實際業務場景中,讓工廠在科技的助力下真正實現提質增效和節能減排。
而在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的內部,海爾不僅廣泛規劃布局了智能微電網和智慧照明等場景解決方案、采用了統一的能源數字化管理平臺以及配備自動檢測凈化技術的水資源管理系統,還在制造和包裝工藝上持續優化創新,減少廢料產出和碳排放;
在物聯網、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充分賦能下,海爾完成了對這座工廠從硬件的廠體設計到軟件的系統流程等方面的全方位優化。
據悉,該工廠現已實現節電35%、減碳36%、節水54%、節省廢料59%等一系列節能減排的顯著成效。
顯然,從方法到數據,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都能高度匹配可持續燈塔工廠的評選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在雙碳可持續發展方面榮獲WEF認可,意味著海爾作為中國制造業的代表,從這一刻起開始擁有兩層身份——
其一是“燈塔工廠”,它肯定了海爾在工業4.0技術創新和大規模應用方面的領先成績;
其二是“可持續燈塔工廠”,它作為“燈塔中的燈塔”,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一步認可海爾代表中國制造業在雙碳領域所做的突破性成果,認可其在世界范圍內、以先進技術推動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卓越影響力。
天津海爾洗衣機箱體生產線
以中國力量深化全球“工業4.0”
麥肯錫曾于2018年在全球范圍調研了800多家傳統企業,結果顯示,彼時有高達71%的企業數字化進程仍然停留在試點階段,85%的企業停留的時間超過一年以上,遲遲不能實現規模化推廣。
這或許也是“燈塔工廠”在同年正式啟動評選的原因。
但即使是在“工業4.0”概念已然成熟的今日,全球制造業距離真正的“工業4.0時代”仍相去甚遠,多年來能真正將工業4.0技術應用到企業大規模投產中的企業仍是鳳毛麟角。畢竟,即使評選啟動至今已有近5年的時間,全球符合燈塔工廠要求的企業仍僅有百余家,更罔論門檻更高、要求更嚴的“可持續燈塔工廠”——
該評選早在2019年9月就已經啟動,但至今全球也僅有13家工廠順利入選;特別是國內方面,此前僅有的一座位于中國境內的“可持續燈塔工廠”也為外資企業所有。
所以此次海爾獲評“可持續燈塔工廠”,之于整個中國制造業發展史都是一座意義重大的里程碑:
從產能到節能、從技術到理念,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已經成功殺進全球數字化轉型的“決賽圈”,并能持續在世界范圍內創造具有引領意義的價值,成為全球制造業加速邁向工業4.0時代的“探路者”和“破冰船”。
天津海爾洗衣機四碼合一智能檢測線
中國企業點亮“世界燈塔”
從目前入選燈塔工廠的數量來看,全球共累計評選發布10批132家“燈塔工廠”,中國企業達到50家,占三分之一還多;透過中國企業入選數量不斷增加、質量越來越高可以發現,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后,中國企業發展格局正在發生一種明顯躍升。
往日,當中國制造業的智慧化升級尚在摸索與推進的階段,中國企業聚焦的是修煉“內秀”,它們深耕技術研發,聚焦于如何讓中國制造業跑步邁入智能建造的新階段;
而現如今,在硬核實力的支撐下,中國企業的格局已全面打開。如今的中國企業,正在逐步成為全球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過程中具有決勝意義的那一子。
在奔赴全球數字化未來的征程中,中國企業已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外景
海爾入選“可持續燈塔工廠”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是中國制造業開始為世界市場“領航”的信號——
中國制造業正在點亮一座“世界燈塔”。未來,中國企業不僅要在世界舞臺上刻下獨屬于“中國智造”的烙印,更將成為能夠為全球制造業擊破暗夜、在工業4.0時代中持續領航的那一束耀眼光芒。(文/單爍)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