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5 月我國發改委在 " 十四五 " 規劃中將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術向產業化推進。這項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術由我國中科院研發,是人類第一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 讓淀粉生產從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向工業車間生產模式轉變成為可能 "。而這項技術在如今全球高溫導致糧食危機的情況下更具有特殊意義,在車間里生產糧食的同時還能消滅溫室氣體排放超標的二氧化碳。
我國的碳中和時限定在 2060 年,在 2030 年碳達峰后,碳排放需要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這個線性加速的過程里,新能源產業被徹底激活,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空間也將完全打開,行業將迎來跨越式發展。同時,我國的區域經濟版圖也將發生改變,未來,西部地區將會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能源輸出地之一,清潔能源將是西部大開發的一根杠桿,直接撬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華為:數字賦能,先行布局電力
在華為與德勤聯合發布的《全球能源轉型及零碳發展白皮書》中,將集合碳捕集、封存的技術(CCUS)視為制造業減排升級、負碳技術開發應用的關鍵。
白皮書中提到,應將數字技術應用到包括 CCUS 在內的零碳轉型活動中,預計到 2030 年,全球 15% 的脫碳會由 5G、物聯網、人工智能、云等數字技術實現。因此華為首先布局的是,以極簡的站點、機房和數據中心,搭配綠電實現 " 零碳網絡 "。
比亞迪:" 去油化 ",引領行業變革
2022 年 4 月 3 日,比亞迪發布消息,根據戰略發展需要,自 2022 年 3 月起停止燃油汽車整車生產,專注于 EV 純電動和 DM 插電混動汽車業務,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停產燃油車的車企。
從新能源車市場的 " 量變 ",到如今停產燃油車的 " 質變 ",比亞迪此舉順應了我國產業發展方向,契合了時代發展潮流,不僅有利于助推我國 " 雙碳 " 戰略目標的實現,以綠色低碳循環,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更凸顯了比亞迪對于未來的雄心壯志,爭奪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金字塔頂,以引領汽車行業變革。
隆基綠能:單晶硅,助力 " 零碳未來 "
2021 年隆基綠能在云南省保山打造了公司首個 " 零碳工廠 ",并通過了國家工信部綠色制造體系認定,成為同時榮獲國家級 " 綠色工廠 "" 綠色設計產品 " 和 " 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 三項榮譽的光伏企業。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科技公司,無論是在產品上還是技術上,隆基綠能一直在不斷更新迭代技術與產品,從引入金剛線推進單晶硅片,到不斷刷新新型電池轉化效率,隆基綠能著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實現碳中和貢獻企業力量,助力我國 " 零碳未來 " 發展。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