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免费_日韩在线精品_日韩视频免费看_中文字幕在线三区_午夜免费视频_日韩在线大片

世界機床巨頭密度最高!一個小園區如何扣緊全球產業鏈|創新“園”動力

來源:第一財經

點擊:2211

A+ A-

所屬頻道:新聞中心

關鍵詞:智能制造

    全國30%的進口機床來自于園區內企業;全球Top10機床企業中的7家、全球Top20中的12家、全球Top100中的41家集聚在園區。而這里,僅僅是一個占地0.08平方公里、有著8棟整齊劃一的磚紅色建筑、總建筑面積不足10萬平方米的園區。

     

    “2021年,以我們園區為主,包括整個外高橋保稅區,智能制造行業實現市場開票的進出口交易額945億元。”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總經理郭永健說,這距離千億的目標僅一步之遙。

     

    借助于貿易便利化等舉措,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已成為全球機床巨頭集聚密度最高的園區,同時也是全球工業母機進口的黃金通道。

     

    接下來,在“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要求下,隨著高端機床國產化能力的提升、進口機床本土化生產的布局,園區如何扣“緊”工業母機全球產業鏈,進一步服務于中國智能制造產業鏈與全球的連接呢?


     

    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攝影/任玉明

     

    從一臺機床到一條產線到一座智能工廠

     

    “在汽車發動機領域,MAG在中國的設備保有量超過3700多臺,其中五菱神車是我們全球單體最大的客戶,共有900多臺設備,涉及資金200多億元。”位于園區內的FFG 歐美集團中國總經理吳繡彤告訴第一財經。

     

    友嘉集團(FFG)是全球排名第三位的機床集團,近年來,友嘉集團先后收購了全球30多家高端裝備制造企業,主要生產五軸以上聯動數控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產品橫跨航天、汽車、能源等產業,成為在全球擁有50個數控機床生產基地的跨國企業。

     

    總部位于德國埃斯林根的友嘉歐美,旗下100%控股了15 個來自德國、意大利、瑞士、美國的傳統機床制造商品牌,比如MAG,主要是提供發動機動力總成的生產線。

     

    機床又被稱為工業母機,是用于制造機器的機器,其下游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尤其在汽車、航空航天領域。“工業母機是工業現代化的基石。”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在2022年9月的發布會上表示。

     

    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也同時是世界第一大工業母機裝備生產國和消費國。

     

    根據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統計數據,2021 年全球機床消費額為 703 億歐元,中國機床消費約 236 億歐元,全球占比 33.6%。這一比例,遠超排名第二的美國(12.9%)。從產值來看,2021年全球機床產值為 709 億歐元,中國機床產值約 218 億歐元,全球占比 30.8%。這一占比,同樣遠超排名第二的德國(12.7%)。

     

    但是,我國的國產機床多屬于中低端,高端數控機床仍有賴于進口。

     

    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的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外高橋國際機床中心,當年確定的招商定位是以數控加工為核心的外資企業。“圍繞著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等制造業發達國家,每個國家Top10的機床及相關的企業,當時我們做過一次差不多為期10個月的調研。”郭永健說。

     

    郭永健說,在建設園區一期的時候,主要是利用保稅等貿易便利化的服務手段,幫海外企業一站式解決在貿易過程中的一些訴求、困難和難點。

     

    在此基礎之上,園區又引進了三家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行業協會:美國機床協會、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瑞士中心,三者在后續園區招商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后,園區的能級進一步提升。目前,這里已經集聚了來自德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包括赫克、喬治費歇爾、因代克斯等在內的160余家企業,成為國內進口機床的主要通道和全球“工業精密機床”的展示聚集地和交易集散地。

     

    隨著中國企業對進口機床設備的需求變化,園區這種高密度的集聚特性,也帶來了另外一種吸引力——“你可以發現,現在國內一些重要的項目招標,都是這些企業參加,而且這些企業大多數還都在我們園區,這樣就形成了區內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和合作,這種深層次的生態圈,也促成了這些企業在園區越聚越多。”郭永健說。

     

    在郭永健看來,5年前,國內很多企業對機床的需求是單機,但現在已經發展到整條生產線,甚至是一個智能工廠。企業不僅要采購設備,更需要的是一站式的解決方案。“這一點,顯然不是一家或兩家品牌能實現的。”

     

    目前,在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內,圍繞機床的智能制造供應鏈上下游,包括整機、零部件、刀具、卡具、控制系統等一套生態鏈,正逐漸完善。

     

    這一點,也是艾洛鈦緊固件(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孟令元特別看重的園區優勢。

     

    艾洛鈦是一家集航空緊固件制造機床與工藝以及模具貿易、開發、制造與一體的企業,航空緊固件設備占該公司70%的市場銷售額。包括中航工業集團各主要航空緊固件公司、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精工三大公司、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衛星控股煙臺藍天鈦金OBTC、中航發集團沈陽黎明標準件公司、美國美鋁蘇州航空緊固件公司等,都是艾洛鈦的客戶,而這些客戶,又都是中國商飛的航空緊固件授權供應商。

     

    “我們在這個園區,基本上是先進機床設備的一個前沿陣地了。我的左鄰右舍,都是世界非常知名的機床制造商,我們就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一些先進的工藝、先進的知識。”孟令元說。

     

     

     

    攝影/任玉明

     

    加速本土化生產和國產替代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22年1-9月,機床工具進出口保持了自2019年9月以來的順差態勢,順差為62.9億美元,順差額同比增長95.3%。

     

    2022年1-9月,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進出口總額252.8億美元,同比增長4.3%。其中進口總額94.9億美元,同比降低9.6%。

     

    其中,呈現貿易順差的有磨料磨具(29.6億美元)、木工機床(18.3億美元)、切削刀具(17.9億美元)、金屬成形機床(6.0億美元)、機床功能部件(含零件)(0.7億美元)、鑄造機(0.5億美元)、量具量儀(0.3億美元)、數控裝置(0.2億美元)等商品領域。金屬切削機床為逆差10.5億美元,但逆差額在持續縮小。

     

     

     

    2022年前三季度機床工具產品累計進口情況(億美元)。來源: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

     

    吳繡彤認為,這其中,有疫情的因素,也有一些下游應用行業轉型的因素,比如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走得非常領先,但是新能源車制造過程中,機加工量的需求只有傳統能源車的1/3左右,這就意味著很多機械的產能會減少。

     

    與此同時,中國本土機床生產也在快速崛起。

     

    王衛明在9月的發布會上說,目前,中國的工業母機行業也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整體處于世界第二梯隊。

     

    “國產高檔數控系統實現從無到有,在國產機床中市場占有率由專項實施前的不足1%提高到31.9%;五軸擺角銑頭等功能部件的市場占有率由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數字化刀具市場占有率由不足10%發展到45%。”王衛明說。

     

    在“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要求下,加快提升高端機床的國產化水平,也顯得更為迫切,并持續迎來增量政策支持。

     

    2022年11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中提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高端數控機床等重大技術裝備自主設計和系統集成能力。實施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做優做強信息通信設備等優勢產業,促進數控機床等產業創新發展。

     

    2003年,孟令元代表一家美國公司來做滾絲機的國內推廣。“那時候國內的航空緊固件設備90%以上是進口。”

     

    孟令元解釋說,一架飛機上有100多萬個緊固件,不同于汽車緊固件,航空緊固件因為材料、制造工藝、精度要求都不同,因此對生產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飛機上使用的一個直徑24毫米的鈦合金/高溫合金螺栓,可以吊起9頭大象,但汽車上使用的1個直徑24毫米的螺栓,只能吊起1頭大象。“汽車緊固件的精度是10絲,也就是0.1毫米。飛機緊固件尤其是航空發動機上的緊固件,要求精度是0.1~0.2絲,平常我們都控制在3~5μm(微米)。”

     

    但這20年來,中國航空工業快速發展,帶動了航空緊固件設備的國產化進程加快。“現在50%已經國產化了,而且還在逐步加大國產化進度。”孟令元說。

     

    在進口海外航空緊固件設備的同時,艾洛鈦也針對美國禁售,自主研發、生產、銷售立式智能溫搓絲設備與工藝、高精度滾絲機、大規格圓角強化設備與工藝。比如,艾洛鈦2020年自主研發的航空釘套智能局部退火機,目前在國內銷售了30多臺,并于2021年開始出口美國。

     

    目前,孟令元說,國內成規模的、有技術含量的航空緊固件企業大概有20多家,基本上都是艾洛鈦的客戶。他認為,未來10年,航空緊固件國產設備的市場規模會達到50億元左右。“掌握自主可控的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這是趨勢。”

     

    在數控機床領域,吳繡彤也認為,隨著中國高端制造的快速發展,本土機床品牌的規模和技術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別是一些四軸以下的數控設備,現在五軸的數控設備也在快速發展。”

     

    吳繡彤將之視作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是指中國國內用戶對高端設備的需求,還在隨著生產能力以及技術要求的提高而不斷增加;挑戰則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市場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挑戰,二是國內競爭對手的不斷追趕。

     

    “本土化是我們應對機遇和挑戰的唯一的路徑。”吳繡彤說。

     

    12月12日,杭州友佳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和友嘉總部創新中心項目在杭州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落戶,計劃投資超20億元,建設友嘉全球創新研發中心、友嘉集團中國總部,同時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我們會在這個基地陸續把所有的15個品牌、中國市場最需要的設備逐步本土化。”吳繡彤說。與此同時,在外高橋的園區內,友嘉歐美也會建立一個研發中心。

     

    吳繡彤表示,結合中國本土需求,盡快實現本土化組裝和生產,一是符合中國加快高端制造的要求,二是企業可以更貼近用戶,能夠有時效和成本上的優勢,三是中國市場有自己的技術特點,需要在海外產品的基礎上深入研發來貼近市場的要求。

     

    一旦真正實現本土化,吳繡彤認為,由于中國有更多的市場和機會,因此有可能一段時間以后,外資品牌會闖出跟它的母國廠商不同的發展路徑。

     

    比如,當前的一個市場機會是,制造業服務化。

     

    “我不是簡單提供一臺設備,而是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一個最高效最靈活的解決方案。”吳繡彤說。

     

    最近,友嘉歐美中標的長春一汽一條紅旗轎車發動機的生產線剛剛完成驗收。吳繡彤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并未采購新設備,而是用以前的舊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再加上一些新的傳感器以及智能化程序,組成一條新的生產線。

     

    這樣一來,企業的生產周期要縮短很多,在提升技術水準的同時,也實現了成本節約。“整個訂單的金額是一個多億。”吳繡彤說,2020年以來,友嘉歐美已經在中國拿到了金額合計超過9個億的此類訂單,都是在舊的生產線基礎上進行制造業服務化的升級、改造和換代。

     

    全球智能制造市場的連接點

     

    在加快本土化生產布局的同時,出于穩定供應鏈的需要,友嘉歐美也在推進有些產品或者零部件的國產替代。

     

    由于持續的疫情、俄烏沖突等的影響,“境外產品的交貨期延長,從以前的8、9個月,到現在的16、17個月,有些產品甚至要到20個月,還有一些關鍵的零部件,供貨周期15個月以上,這些確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吳繡彤說。

     

    尋求國產替代的過程,也意味著進口高端機床的全球產業鏈,將與中國本土制造形成更緊密的關聯。

     

    “進口品牌替代不是說現成的東西就放在那里,一蹴而就、去找就找得到,不是這樣的。”吳繡彤說,很多東西是需要和供應商聯合研發、聯合改進,最終實現一些關鍵零部件能達到替代境外相對應產品的水準,而這需要一個過程。

     

    吳繡彤說,目前友嘉歐美在一些設備智能化改造中,已經盡量在用一些本土替代的零部件、元器件。“我們爭取在三年內,做到進口比率不超過30%。70%國產化,這是我們的一個硬指標。”

     

    基于機床進口企業加快本土化生產、國產替代的需求,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接下來又將如何規劃發展,并給予區內企業充分的服務和支持?

     

    “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要發揮國際國內產業鏈連接點的作用,為中國智能制造產業鏈與全球相連提供服務。”在郭永健看來,園區不但要集聚企業,更要用創新推動傳統的貿易服務方式逐漸向精細化管理升級,成為全球智能制造市場的連接點。

     

    事實上,通過友嘉歐美等區內企業的本土化生產布局和尋求國產替代,“外高橋形成總部的功能,它的供應端一部分在國外,一部分在國內,客戶在國內,這就在機床制造的某個領域,局部實現了一個全球化的態勢。”

     

    郭永健說,原來園區內95%都是外資企業,近兩三年來,為進一步加強這種連接,園區也在吸引一些國內從事系統總成、動力總成等的企業入駐,與區內企業實現面對面交流。

     

    同時,為了成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郭永健說,園區接下來要引進的不僅是企業、行業協會,還要引進海外智能制造領域的國際標準,促進國內外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

     

    2021年6月,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入駐外高橋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雙方合作建設“智能制造物聯網實驗室”,以此作為umati在中國的推廣載體,邁出德國工業4.0融入國內智能制造體系的關鍵一步。

     

    作為一種通用機械技術接口,umati適用于全球機床用戶,也被業界稱為“機床語言”。“umati已經和中國的標準NC-Link(數控裝備工業互聯通訊協議)有非常好的交流,未來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前景。”郭永健說。

     

    NC-Link是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牽頭,組織數控行業骨干企事業單位與高校共同研發、制定的,已于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在11月8日至13日舉辦的日本國際機床展覽會中,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以遠程連接的形式展示了NC-Link與umati協議的互聯互通成果。

     

    實現不同機床語言之間的互聯互通,能產生什么效果?

     

    “每家機床都有自己的控制系統,有自己的語言。一旦實現互聯互通,就相當于秦始皇當年統一文字。”郭永健解釋說,原本一家企業購買了不同品牌的設備,之前無法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以后則可以通過umati與NC-Link等的互通,把工廠內的所有設備信息聯通起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成為umati進入中國的首站,對未來智能制造行業具有重要意義。”郭永健說。


    (審核編輯: 智匯聞)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午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 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艹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www | 欧美日韩在线免费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 最新av在线|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精品av网址 | 欧美一级久久久 | 九九re热 |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a v网站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夜夜摸夜夜操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色视频在线免费看 | 欧美一级二级视频 | 免费看黄a| 啊v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欧美一级电影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女人久久久 | 精品国产一级毛片 | 国产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成人av一区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区日韩 | 狼人狠狠干 | 黄色二区| 久久综合伊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红粉影视 |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专区视频 |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