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集成電路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開幕。大會同期,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與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共同承辦的智能家電與芯片應用論壇成功舉辦,論壇以“加強協同互動,實現產業共贏”為主題,與會嘉賓一致認為芯片應該與家電產業深入融合發展,芯片企業和家電企業應共同探索發展的方向和方式。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徐東生在致辭中表示,家電已經進入智能化時代,芯片作為基礎性行業對家電產業發展具有強大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中國是世界家電的制造大國,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我們確定了在‘十四五’末成為全球家電科技創新引領者的目標,這一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半導體行業的支持,希望產業鏈共同發展,為中國成為全球制造強國貢獻各自的力量。”徐東生說。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廣東躍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江朝暉表示,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各國都在努力實現各自的“雙碳”目標。在她看來,智能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完成“雙碳”目標,因此創造性地提出了“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她認為打通電源側、電網側、儲能側、負荷側全環節,就可以達到在線協同、高效利用、充分交易的目的。“通過智慧物聯芯片改造或接入智能電器設備,內置需求響應互動模塊,實現隨器計量,將負荷側海量電器負荷納入電網需求響應資源庫。當有海量用戶電器接入需求響應資源庫后,將形成能源靈活互動,助力能源互聯網加速演進。”江朝暉說道。
上海海思MCU芯片總經理陳桂培表示,中國MCU市場巨大,約占全球MCU市場的三分之一。2021年全球MCU市場規模約200億美元,中國市場約占70億美元。他提出家電MCU“四新趨勢”,一是新內核、技術可獲取,指令可定制,特別是在實施控制方面,MCU能實現更好的可控制性。二是新連接,近期海思與相關企業一起發布了新的連接標準,新標準具有“低時延、高可靠、高并發”三大優勢,可以提升智能家電產品的自主感知能力。三是新算法,新的智能家電產品需要更符合中國智能家電場景的新算法。四是新功率半導體,隨著產品價格的下降和應用融合的不斷深入,新的功率半導體產品將與智能家電更好地融合發展。
GfK中國零售渠道服務事業部、家電事業部總經理何忠清指出,中國智能家電滲透率遙遙領先于全球水平,其中,消費電子貢獻最大,2022年1—9月智能產品滲透率達到92%,大家電智能產品滲透率穩步提升,達到49%;小家電智能產品滲透率為19%。何忠清分析了細分家電產品品類智能化現狀和發展趨勢后認為,智能電視拉高了整體家電市場的智能化滲透率;智能產品均價降低帶動消費普及,在這當中,小家電智能化的溢價空間更大;掃地機器人帶動吸塵器市場智能化,視覺導航發展迅速并為產品帶來高溢價;智能干衣機銷售增速持續跑贏非智能產品;智能空調抗市場風險能力顯著高于非智能空調,節能和提高舒適性是智能空調技術發展的方向。
中天弘宇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聶虹介紹說,DRAM、NAND和NOR是三種主流的存儲芯片,其中,DRAM芯片優點是構造相對簡單且成本較低,目前主要應用于系統內存,但是存在斷電后信息消失的缺點。NAND和NOR Flash兩種芯片都是非易失存儲器,其中,NAND具有寫入數量大和價格較低的優點,同時也存在讀寫速度慢的缺點,目前主要用于SSD和eMMC等領域。NOR的優點是在芯片內執行和傳輸效率高、讀寫速度也較快,但是存在價格昂貴、面積大且容量小的缺點,目前主要用在BIOS、嵌入式控制和快速執行算法的一些應用場景。數據顯示,2021年,DRAM擁有三種存儲器芯片中最大的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美元;排在第二的NAND約為700億美元;NOR閃存僅有4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對于存儲器芯片市場占有率格局,聶虹認為,盡管NOR閃存目前銷售總額最低,但是也側面印證這條技術路徑蘊藏的市場還沒有完全被開發,如果能突破該領域的技術瓶頸,或將贏得更多市場機遇。
上海慶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創始人王永虹表示,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經濟條件的提高,以及家電市場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家電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王永虹指出,單品智能化到場景智能化都勢不可擋。隨著智能家電品類不斷豐富,單一產品的智能控制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由此衍生出微場景智能。用戶可以根據習慣及偏好將多個設備的智能功能組合并賦予獨特的屬性。但隨著智能微場景的增多,用戶不再滿足于碎片化的產品、分散的服務和割裂的空間,又開始期待全面互聯互通的智能場景,例如全屋智能、智慧辦公等。場景化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設備銷售空間、更高的用戶黏性和更強的品牌忠誠度。企業與用戶不再是賣一單少一單的交易關系,而是以產品和場景服務為基礎的持續聯系,這對企業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服務周期拓展、復購率提升、增值服務……設備連接數量、用戶活躍度等數據將更全面地呈現家電企業的品牌價值,是企業核心資產,獲取全面的數據才能在場景服務與運營中“掌控全局”。
四川省功率半導體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波表示,功率半導體芯片將成為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其原因有三:一是我國功率半導體的市場容量巨大,目前大部分產品為國外品牌,本土品牌的發展空間巨大。二是功率半導體產品屬于模擬芯片范疇,產品屬性與應用密切相關,我國是制造大國,各類終端應用十分豐富,給功率半導體產品帶來多樣的發展空間。此外,功率半導體屬于特色工藝,并不需要非常先進的工藝、設備和材料,容易實現突破。三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且眾多芯片廠商已經開始聚焦功率半導體產品,在良好的產業政策和機制下,本土功率半導體芯片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我們也希望智能家電制造商與功率半導體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讓本土功率半導體芯片更好地助力智能家電的發展。”張波說道。
合肥艾創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潘俊表示,隨著“碳中和”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綠色智能家電迎來“芯”機遇,將進一步加快家電行業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的發展步伐。智能家電滲透率的提升,也為本土芯片發展帶來長久動力。艾創微作為一家模擬芯片設計企業,公司自主研發的“綠色引擎超低功耗電源管理芯片”成功進入各大家電制造商,為加速實現芯片本土化添磚加瓦。在“中國家電看安徽、安徽家電看合肥”的大環境下,艾創微將繼續以本土產業為根基精耕細作,聚焦智能家電細分領域,深化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高效能、低功耗、品質穩定的芯片產品。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