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云南省楚雄市召開以“匯聚科技力量,凝聚行業共識,助力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國家核桃油及核桃加工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第三屆年會暨產品展示會。會上,多位院士及專家學者聚焦我國核桃產業健康發展、核桃綜合加工先進工藝、核桃油檢驗檢測及相關技術做專題報告。此次會議由國家核桃油及核桃加工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在題為“發掘核桃油營養健康功能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闡述了核桃油的營養健康功能成分,介紹了核桃油相關產品及標準,為核桃油開發指明方向,對困擾核桃油加工的抗氧化等瓶頸問題給出了建議。
李培武強調,全產業鏈要協同創新,攻克抗氧化難題。核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易氧化,核桃油開瓶后易變質;培育天然抗氧化新品種;解析儲藏過程核桃油氧化機制,研制新型包裝材料和天然抗氧化劑,聯合攻克核桃油易氧化的難題,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李培武強調,要構建產前、產中、產后及流通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構建國標、行標、地標、企標、團標“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堅持“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以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為抓手,促進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名譽會長王瑞元在會上詳細介紹了我國食用油的發展現狀,同時從核桃原料、加工、市場等方向,分析了我國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促進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努力的5個方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木本油料專家馮紀福對核桃產業進行了分析建議。
江南大學教授王興國通過對云南省核桃全產業鏈高值化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的介紹,深入分析了云南核桃產業的現狀和問題。他提出,要從科技創新、規模化生產、發展全產業鏈三個方面來解決云南核桃產業化的瓶頸。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永華介紹了核桃甘二酯的功能以及酶法生產的工藝。她表示,核桃甘二酯不僅具有與常規油脂一樣的色、香、味,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核桃油提高附加值的一種有效資源。
西安理工大學副校長申燁華提出了植物油成分解析新策略。她指出,采用先進的分析手段,系統研究核桃油的分子組成,構建我國主產區主品種核桃油物質組數據庫,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為核桃油標志物的確立,以及鑒定鑒偽、功能定位、生產監督、品質評價提供了新思路。據介紹,申燁華團隊從多維度系統研究核桃油輔助改善記憶功能,探索了量效關系和腸腦軸相互作用機制,并初步揭示了潛在的功效物質;結合分子對接和深度學習技術,構建了篩選新型輔助改善記憶核桃多肽的新策略,詳細研究了核桃多肽對阿爾茲海默癥的改善功效和“腸腦軸”相互作用機制,為核桃相關健腦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
河南工業大學教授劉玉蘭闡述了油脂生產過程中有害物質的來源、產生以及去除的方法。云南省林草科學院副院長寧德魯詳細介紹了云南核桃產業的發展現狀,同時提出解決云南核桃產業高效發展——核桃油料化利用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并詳細介紹了云南省為核桃油料化產業健康發展所制定的諸多地方政策。
中糧工科(西安)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介紹了公司所研制的雙紅外殼仁分離設備,高效篩選出核桃原料中的霉仁、黑仁,同時剔除仁中碎殼,分離效率可達98%以上;多工位臥式連續液壓榨機,改變傳統核桃油壓榨形式,可規避液壓壓榨需包餅包料、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結合PLC自控系統,實現自動進出料連續生產。
核桃油富含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開發油脂氧化延緩技術,提升其營養價值,對于改善國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油脂中塑化劑高靈敏原位檢測可消除傳統大型儀器檢測結果滯后的弊端,有效防止油脂塑化劑超標事件的發生。分子蒸餾脫除食用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和塑化劑,操作溫度低、受熱時間短、無反式脂肪酸生成、熱敏性物質損失少等優點,在食用油脂精煉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利用電子束輻照輔助處理植物活性物提取,核桃青皮土壤改良劑、重金屬穩定劑,專用型核桃殼活性炭分段控溫活化制備等新技術均具有良好的實踐應用價值。
曹萬新表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結合傳統酶解和分子對接輔助篩選技術,從脫脂核桃粕中分離鑒定出抗炎多肽、抗氧化多肽、彈性蛋白酶抑制肽、乙酰膽堿酯酶抑制肽,研發益智類產品。創新分段控溫活化制備低灰分高品質核桃殼活性炭新技術,創制多苯芳烴吸收、凈水炭等新產品。篩選出木質素降解菌和纖維素降解菌,開發出發酵核桃青皮有機肥、重金屬穩定劑等。
(審核編輯: 諾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