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大會議精神,推進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促進和完善“雙碳”制度體系建設,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2022年10月29日,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與復旦大學等五家單位舉行合作簽約儀式,共建“雙碳”目標法治保障研究基地。
合作建設協議明確研究基地將以合作、開放、資源整合為基本方針,為國內外碳立法、司法、監管、市場、教學和科研等人員搭建高端合作研究平臺,培養高層次碳法治人才。
研討會則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促進和完善“雙碳”制度體系建設,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為主旨,來自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復旦大學等單位的19位法官、檢察官及專家學者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了觀點分享。
近年來,上海的法學理論和實務部門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法治研究,推動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深度融合,取得了不少成效并積累了有益經驗。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專門化環境資源審判體系,不斷完善環境權益保護法律適用規則,以司法力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助推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依法審理節能減排、碳交易、低碳技術、綠色金融等相關案件,促進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目前正在起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穩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涉碳糾紛裁判規則體系。
與此同時,“雙碳”目標對環境立法、司法、執法都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新挑戰,開展“雙碳”目標法治保障研究,符合目前迫切推動“雙碳”工作開展的需要。要在“雙碳”目標法治保障上實現新方案、新思路,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法治智慧,上海三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俞秋瑋認為,應當貫徹落實二十大“雙碳”戰略目標部署,立足司法職能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服務保障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積極參與“上海大都市圈”卓越全球城市區域建設;不斷提升多元共治合力,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則體系完善;加強類案裁判適法統一總結,努力發揮碳司法審判示范和保護效應;努力增強專業化審判能力,打造復合型審判隊伍。
上海三中院自2020年1月1日集中管轄本市環境資源一、二審案件后,對內深化審判方式改革,探索建立環境資源案件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專業化審理機制,打造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了示范效應;對外加強多元合作,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與江浙皖(湖州、嘉興、杭州、南京、宣城)五家中院推進跨域司法協作,努力構建多元共治環境治理體系,共同筑牢綠色生態司法屏障。
據了解,基地成立后將重點圍繞舉辦學術活動、連續出版《“雙碳”法治發展系列報告》藍皮書、設立“雙碳”法治信息發布平臺、加強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工作,圍繞國家和上海重大任務,開展“雙碳”法治領域前沿研究和實務研究,推動校內外、國內外學者專家跨學科、跨領域交流,培養高層次碳法治人才,助力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