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貴州電網將繼續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系統規劃能源產業結構,推動貴州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貢獻電網力量。
發展新能源實現“雙碳” 電力勇當“先行軍”
站在紫云縣火花鎮磨安村后窯山頂向四周望去,原本的荒山上鋪滿連片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頗為壯觀。紫云后窯、麻園光伏發電項目是安順市最大的光伏發電站,每年可提供清潔能源約2.45億千瓦時。
安順泛黃果樹區域為高山、河谷地帶,有豐富水力、風力及日照資源,近年來當地清潔能源發電“井噴”式增長。安順供電局調控中心地調班班長楊強介紹,安順泛黃果樹區域水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合計超過200萬千瓦。
事實上,貴州新能源發展較晚。2011年,貴州的第一個風電項目——赫章韭菜坪風電場一期并網發電,拉開了貴州新能源發展序幕。2015年,貴州的首個光伏電站——威寧平箐光伏電站也建成發電。在此后的時間里,貴州新能源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截至目前,貴州有風電企業19家、光伏發電企業45家。貴州省統調新能源裝機超過1672萬千瓦,占比達22.6%,新能源裝機規模與裝機容量比重均居南網五省區之首。
暢通并網通道 全額消納清潔能源
貴州風光資源幾乎都處于山區,不僅風光建設運營成本較高,就地消納新增能源也有難度。以安順泛黃果樹區域為例,由于當地負荷相對較小,新增電能如果得不到及時全額消納,必將造成資源浪費。
近年來,貴州電網公司暢通并網“通道”,積極支持新能源接入并網。完善主網架建設,深度挖掘黔西、黔西北新能源送出潛力,構建以“三橫兩聯一中心”為主體的堅強輸電網架,滿足貴州西部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送出,以及中部、北部及東部地區電力負荷增長的需要。
目前,貴州電網公司正在結合電網現有網架以及規劃建設情況,充分考慮各區域電網電力送出消納能力,提前組織完成《“十四五”及2021年貴州電網新能源消納能力測算研究報告》編制,并啟動大規模光伏風電基地輸電規劃,加快推進新能源消納重點電網項目建設,特別是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骨干網架建設。為全額消納黔西北、黔北電源地區清潔能源,500千伏習水變電站等一批輸變電工程項目建設已建成投運,500千伏奢香至鴨溪輸電線路正在抓緊建設。預計今年12月,500千伏興仁至獨山輸電線路工程建成投運,將有效緩解興義、六盤水、安順等區域光伏送出問題。同時加快暢通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并網通道,促進“雙碳”目標在農村的有效落地。
消納綠色能源 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減少247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節約標煤近1.7億噸,統調火電機組脫硫率達到98.3%……”2008年以來,貴州電網積極開展節能發電調度管理創新,節能減排成效十分顯著,通過建設煙氣脫硫遠程實時監測與脫硫電量考核、節能發電調煤耗在線監測系統,推動火電機組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擔好了守護青山綠水社會責任,為多彩貴州建設作出積極貢獻,成為南方電網西部地區首個社會責任示范基地。
從貴州當前資源稟賦、新能源運行特征等情況來看,貴州正抓住煤電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上,系統規劃能源產業結構,加快煤電戰略轉型,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消納。
為解決風光電源大規模發展所帶來的調峰難題,提升系統消納能力,貴州于2021年正式運行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以市場化方式確定煤電機組調峰容量和調峰價格。半年來,年新能源消納能力增加近5億千瓦時。該市場的建設不僅有助于提升煤電調峰積極性,也提升了系統新能源消納能力,有助于實現貴州電力系統協調健康發展。
“由于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間歇性、隨機性特征十分明顯,高比例接入電網系統時,需要電網系統的智能化、靈活性發生根本性變化。”貴州電網公司系統運行部水調與新能源部總經理王寧說,提升電網系統的調節支撐能力,實現源網荷儲各要素友好協同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貴州電網公司充分發揮負荷側調節響應能力,通過火電靈活性改造等措施挖掘火電調節能力,充分發揮貴州梯級水電站調節能力,建設一定規模的儲能,推進實施源網荷儲、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進一步提升貴州風光等新能源送出和消納能力。
一方面結合電源、電網及負荷特性,推動開展省級、縣級、及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建設。另外,全力服務相關方依托北盤江、烏江梯級水電站資源,選擇水電站附近風、光資源較好的地區,建設風光水(儲)一體化試點項目。
“十四五”期間,貴州重點實施4個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其中,貴州省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覆蓋貴州全省,預計于“十四五”末建成投產,業主為貴州電網公司。通過實施貴州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項目,深挖自身調節能力,不斷滿足新能源快速增長的需要。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可增加風電裝機約347萬千瓦、光伏裝機約850萬千瓦,新增新能源電量約160億千瓦時。
實施電能替代 大力推行綠色用能模式
“我們華貴酒業采用的是茅臺鎮九蒸九釀的傳統釀酒工藝。九蒸九釀需要大量蒸汽,以前都是燒煤,一年大約需要消耗3000噸煤炭。”茅臺鎮華貴酒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弟強說,如今用上電鍋爐進行“電釀酒”,碳排放強度更輕,鍋爐固體廢料污染更少了,由于安全又清潔,采用電能替代后,釀酒企業安全壓力大大降低,節約了大量的人力。
如今,在茅臺鎮,這種“電釀酒”的綠色釀造企業在當地逐漸成為主流。仁懷市已有18家白酒生產企業完成了“煤改電”項目改造,另有71家正在實施“煤改電”項目。
“貴州實施柴改電、煤改電、油改電等工作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只是還沒有提出電能替代的概念。”貴州電網公司市場部專責張超說,直到2016年5月國家八部委(局)共同印發了《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電網企業由此開始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動實施電能替代。
“十三五”期間,貴州電網大力推廣實施電能替代,持續推動電制茶、電烤煙、電釀酒等項目落地,積極引領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累計實現替代電量約104億千瓦時。為滿足仁懷白酒企業電能替代過程中對電力的高要求,貴州電網公司在“十四五”規劃中加大對仁懷電網建設的投資力度,到2025年,將在仁懷區域新建2座220千伏變電站、13座110千伏變電站、擴建5座110千伏變電站,將為轄區白酒企業“電釀酒”提供可靠電力保障。據測算,仁懷市白酒行業電能替代的全面實施,預計將仁懷市白酒行業80%燃燒化石能源鍋爐替代為電鍋爐,預計每年節約15.3萬噸標準煤、節約環境治理成本約1.2億元。
另外,按照《貴州省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貴州電網公司全力配合做好全省充電基礎設施配套電網建設,截至2022年9月,全省已建成充電樁27300多個,充電能力達92萬千瓦。貴州電網公司投資建設充電樁預計全年累計形成充電量約300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9萬噸。
據了解,2021年至2023年,貴州電網公司將新增投資17.7億元,新建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24582個,確保貴州實現縣縣有充電站,鄉鄉有充電樁,滿足城鄉用戶充電需要。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貴州正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在重點領域乃至全社會推行綠色用能模式。貴州電網公司緊緊抓住國家推動新能源消費革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時機,結合貴州產業結構特點,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持,讓綠色能源助力貴州經濟發展。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