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緊鑼密鼓的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山東分中心一期項目的首個賦能平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于9月底啟動試運行。
“平臺提供政策、金融、人才、供需、云化軟件、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等公共服務,幫助中小企業以較低成本實現數字化轉型,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我們還配置了移動端‘中小企助查’App,作為面向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服務、數字課堂、數字工廠、小企上云、產業服務、數字工品等多功能模塊為一體的‘小而美’公共服務渠道,政策紅利直達,企業好用管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山東分院分中心技術負責人曹星照介紹,而且90%以上的服務都將以免費的形式提供給企業,助力青島以及山東省的中小工業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普惠性服務是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的重要使命之一。眾所周知,工業互聯網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但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不敢轉、不會轉的難題。有研究顯示,約40%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處于起步階段,約50%處于實施階段,僅有不足10%進入深化階段。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牽頭搭建的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發揮“國家隊”的作用,通過聯合政府和市場的力量,助力破解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人才、資金、技術等難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提出了“基本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的目標。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山東分中心是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及山東省通信管理局四方共同建設,是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首批選址和重點建設的區域分中心。“山東分中心上線運行后,將與國家總中心互聯互通,形成全國‘一張網’,實現資源共享,青島以及山東的工業企業可以享受其他地區的優質資源。與此同時,山東本地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服務能力也可以通過平臺輸出到其他地區,拓展應用范圍。”曹星照介紹。
作為國家級戰略性新型基礎設施和工業數據資源核心樞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山東分中心對青島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工業互聯網最終指向的是數據驅動下制造業從研發到制造再到銷售的全流程變革。而工業數據的匯聚、流通和應用是變革得以實現的前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旨在建立一張全國工業數據網絡,為產業鏈能力提升提供支撐。
目前,山東分中心正在加快開發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公共服務平臺就是其中一項具體實踐。今年,青島大力推進實體經濟發展,確定了重點發展的24條產業鏈。其中,紡織服裝是未來要提升的重點傳統產業鏈之一。今年上半年起,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山東分院就聯合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市紡織服裝協會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摸排出青島紡織服裝企業的共性痛點需求。平臺從原材料、設計加工到銷售各環節深入紡織服裝產業鏈,將形成智能生產、設備管控與預測性維修、數字工廠、云端設計、智慧倉儲等服務能力,構建產業鏈上集采集銷、共制共享等模式。
這意味著,此平臺不僅能幫助單個紡織服裝企業提升生產經營效率,還能夠提升產業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能力,以此實現更優的產業資源配置,提升青島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
據介紹,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山東分中心一期項目也正在建設面向政府的重點行業產業鏈監測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服務平臺、數字經濟監測服務平臺等三個監管支撐平臺,以及面向園區和企業提供賦能服務的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和面向企業提供測評服務的工業互聯網測試診斷服務平臺。面向政府的三大支撐平臺將率先面向青島提供服務,通過運行監測全景式了解青島產業發展全貌,客觀反映刻畫區域經濟發展,為政府產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一期項目計劃于年底完成。
“山東分中心全部建設完成后,將構建面向全山東的數據資源匯聚、流通和應用于一體的新型工業大數據管理和賦能體系,匯聚5PB級工業互聯網數據,服務企業近萬家,支持打造5個產業大腦,支撐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形成數字經濟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曹星照表示。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