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地點:北京·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采訪嘉賓:楊平·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源服務部總經理
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源服務部總經理楊平接受采訪
9月1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本屆服貿會年度主題聚焦“服務合作促發展綠色創新迎未來”,圍繞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攜可持續“一體兩翼”成果重磅亮相,分享了如何以“數字化”和“服務”賦能產業鏈減碳,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整體思路,挖掘數字化的價值,以服務助力雙碳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
活動現場,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源服務部總經理楊平接受智匯工業記者的采訪,分享了施耐德電氣結合雙碳目標提出的數字化減碳方案,以及施耐德電氣如何挖掘數字價值、落地數字應用,為企業賦能,促進可持續發展。
以服務和數字化雙翼助力可持續
隨著雙碳目標被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施耐德電氣基于電氣安全、電能質量、能效雙碳、綜能微網四大場景,在服貿會期間發布了“一體兩翼”方案,結合“服務”和“數字化”兩翼重點打造可持續的低碳解決方案。
在服務端,施耐德電氣致力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咨詢服務,同時能夠做到針對不同用戶的數字化需求,提供量身定制化服務方案。楊平談到:“落實到關鍵服務環節,施耐德電氣會對企業進行評估,與企業進行充分溝通,再結合相關政策要求,幫助企業規劃如何在有限的資金以及精力下,針對關鍵環節,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有效的環節,實現企業目標。”
在數字化端,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施耐德電氣正依托以軟件為中心的數字化創新技術幫助企業積極求變,通過軟件與硬件平臺的結合,挖掘數據價值,進行預測性診斷,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楊平表示:“在數字化浪潮中,很多企業把硬件和軟件結合形成了一個軟硬件一體化的平臺。但是軟硬件結合,本身并不直接產生價值,只能實現原來固有的價值。真正產生價值是在軟硬件結合之后,怎么挖掘數據價值,并基于數據做預測性診斷,給決策提供依據,規避風險。”
在實際場景中將服務與數字化深度結合,又將產生不一樣的火花。如在疫情期間,施耐德電氣為國內一批醫院提供施耐德千里眼資產顧問數字化服務,突破傳統運維服務模式,專家們只需要通過遠程平臺就可以監管多家醫院,并根據診斷報告提前預測風險,有效規避了風險發生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高成本行為。
此外,基于全方位信息收集,施耐德電氣還能夠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企業的韌性,也就是實現數據的可視、可管、可控、可用。首先通過數據完成價值判斷,提前控制事態發展;然后對出現的突發事件做出快速反應,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最后從行業布局的角度幫助企業提前做出市場預測,提早進行市場布局。
楊平總結到:“對于企業而言,未來數字化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基于數據進行決策的能力,不管事前還是事后或者機制控制,它本身可以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為可持續發展本身就是韌性。”
聚焦雙碳實踐,推動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2022年是雙碳概念提出的第三年。長期以來,施耐德電氣一直強調可持續發展,主張“雙碳”本身是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截止2022年第二季度,施耐德電氣已經獲得9家碳中和工廠、15家綠色工廠的認證。在過去兩年已幫助客戶實現減碳3.8億噸,預計到2025年減碳累計將達到8億噸。
楊平指出:“企業減碳最后都會邁向產業減碳,這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 盡管當前階段,碳中和更多強調企業自身采購能源和能源消耗過程中產生的碳排,但未來產業鏈上下游的阻隔將被打破,產業鏈的下游包括用戶使用過程當中產生的碳排也會被統計在企業碳排之內。”
施耐德電氣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者,同時也是賦能者。2021年施耐德電氣啟動了全球供應商“零碳計劃”,通過提供技術指導、咨詢服務等方式,幫助全球1000位供應商伙伴到2025年實現運營減碳50%,其中包括近200家中國核心供應商,為這些企業提供可適配的雙碳解決方案。
未來,施耐德電氣將憑借自身可持續發展過程當中所積累的全生命周期的綠色智能制造和綠色能源管理能力,向客戶和產業鏈賦能,努力幫助客戶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
作者:智匯珺主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