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這一概念,不僅是一個口號,其背后是正在拉開大幕、波瀾壯闊的產業重構的大時代。互聯網正在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全面滲透。從互聯網同產業、企業結合的視角來看,“互聯網+”的構成,可以分成四大板塊: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工業制造、互聯網+新興服務、互聯網+企業運營。
現將“互聯網+工業制造”的核心部分摘錄如下——
“互聯網+工業制造”的主攻方向與發展基礎
工業互聯網是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一個重點發展領域,也是“互聯網+”的重點領域,而智能制造是工業互聯網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物理系統(CPS),依托于傳感器、工業軟件、網絡通信系統、新型人機交互方式,實現人、設備、產品等制造要素和資源的相互識別、實時聯通、有效交流,促進制造業研發、生產、管理、服務與互聯網緊密結合,推動生產方式的定制化,柔性化、綠色化、網絡化。
智能制造的基礎是發展智能設備,突破口是智能工廠,同時要有賴于實現從設計、供應鏈、制造到服務的產業協作。
發展工業互聯網,在智能設備、智能分析控制、智能網絡、智能工廠及新產品、新業務和新模式方面,有不同的切入點。如,CAICT提出過可對云設計、智能產品、遠程服務等重點切入。
建設智能工廠的關鍵在于智能可靠的傳感器、海量高速的數據存儲、細致深刻的大數據分析洞察、安全穩定的工業通信網絡以及靈巧的智能機器人。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智能工廠的發展基礎:智能網絡、智能裝備和智能分析控制。這三者共同作用、實現智能工廠的設計、生產運維和服務等運營活動。
在實現智能工廠以及產業協作的過程中,互聯網驅動下不斷培育出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包括云設計、規模化定制、網絡協同生產、遠程服務以及各種智能產品。
中國電信助力生產智能化、產品智能化與產業鏈協同
中國電信在洞察特定客戶需求及自身能力的基礎上選擇具體的切入點,包括為工業企業提供智能網絡服務,以及提升產品智能化和產業協同化。
一、構建智能網絡,助力生產過程智能化
工業互聯網的首要內涵是讓智能化的設備、產品和人之間,通過網絡技術高度聯結。德國工業4.0實施建議中提出“工業4.0的核心需求是提升現有的通信網絡,以提供保證的延遲時間、可靠性、服務質量和通用帶寬”。
首先,中國電信要為工業企業搭建寬帶化、泛在化的網絡。滿足智能制造對網絡的“高精度、低延遲、多開發、大容量、低功耗”需求。服務于智能制造的寬帶網絡有三個特征:
1、寬帶和泛在鏈接。提供超高速寬帶服務,鏈接無所不在,鏈接的不僅是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還包括應用與內容。
2、智能運營。實現云資源的智能調度、生態化演進,以及大數據的深度應用。
3、安全保障。提供更智能化、系統化的安全保障。
其次,構建云管協同、云網融合的“網絡+云”的基礎設施。云管理系統與網絡間接口互通,對網絡服務與云服務統一調度和提供;基于云平臺和網絡設備的云化,提供網絡云平臺能力。
第三,基于網絡嵌入生產控制服務。例如,為工業企業提供生產能耗管理,通過互聯網對各類能耗實行精細計量、實時監測、智能處理和動態管控;為采礦、易燃易爆化工等有特殊作業的企業,提供“整合生產管理、融合企業應用、有線無線互通”網絡和集成服務,基于安全穩定的網絡服務提供作業調度系統,實現生產控制的智能化。
二、聚焦重點領域,提升產品智能化
產品的智能化是把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模塊、傳輸系統融入到各種產品中,使得產品具備動態存儲、感知和通信能力,實現產品的可追溯、可識別、可定位。目前互聯網汽車、工程機械、智能家電等是產品智能化的熱點領域。
中國電信一方面將積極聯合硬件生產商、軟件開發商,向中小車廠提供從車載終端到車聯網業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將積極同大型合資品牌車廠開展合作,提供網絡通道和應用服務。
1、整合資源,開發創新應用,發展互聯網汽車
“互聯網+汽車”,至少包括實現車和互聯網相連、車和人相連(包括車內互聯)、車和車之間相連、車和路之間相連。互聯網汽車的發展方向,是以大數據運營為核心的后市場的商業模式創新。有兩大重點:一是以車主或者駕駛員為中心,融合各種資源提供服務;二是融合車、路、城市信息,服務于道路信息化、交通智能化。
終端設備是用戶的第一接觸點,并且控制著網絡選擇。中國電信將與汽車制造商和終端設備商合作,大力發展車輛前裝市場,建立車聯網平臺,采集數據,持續為客戶提供車輛維修保養、交通信息、保險、二手車置換等服務。同時,重點提供交通智能化相關服務。
2、深入拓展行業應用,發展工程機械等商用車的產品智能化
中國電信在商用車市場已有眾多應用,如對公交車、長途車、出租車、警務車輛、混凝土攪拌車等已提供豐富的行業應用。
中國電信將會重點關注工程機械等車輛的智能化,通過合作讓越來越多的工程機械等商用車輛增加通信功能。車輛通過網絡與企業管理平臺連接,企業管理平臺可以運用無線網絡、視頻遠程故障診斷等信息服務系統,遠程監控設備的運轉情況,并基于工業大數據實現故障預警,有針對性地提供維修等服務,實現“服務型制造”。
三、抓住龍頭企業,探索產業鏈協同化
產業鏈協同的核心是數據在不同企業(及客戶)之間的流轉。產業鏈協同包括設計協同,制造協同、供應鏈協同和服務協同。中國電信將重點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一方面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實現龍頭企業同產業鏈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交互;另一方面,打通龍頭企業和最終客戶之間的信息交互,使得龍頭企業由服務渠道商向服務最終用戶轉變,由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
例如,為制造企業提供供應鏈合作網絡,實現供應鏈流程的集成和可視化。
對龍頭企業和上下游、最終客戶之間的信息交互,中國電信近期重點提供規模化定制和遠程服務。
規模化定制是中國電信利用自身構建信息交互平臺的能力,打造制造企業同供應商、渠道商、最終客戶的快捷溝通渠道,實現按需設計、生產。例如,通過手機APP為企業提供渠道銷售的實時信息,讓企業看到產品銷售變化;看到外勤人員工作狀況,實時對零部件供應商下采購訂單等等。
中國電信立足網絡服務能力,幫助工業企業實時采集設備及產品數據、用戶使用信息,并建立遠程監測和診斷系統,結合自身對語音、短信、易信、微信、微博、視頻、網頁、移動客戶端等的綜合服務提供能力,為企業實現遠程的全天候實時服務。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