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地點: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
采訪嘉賓:清華大學教授·高小榕
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智匯工業記者有幸采訪到了清華大學教授高小榕。結合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高教授闡釋了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史、國內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現狀,并對大會期間開展的腦接口比賽進行了點評。
從科幻到現實,醫學需求與AI驅動共同推進腦機接口技術向前發展
科幻往往超前于現實,但卻能夠為現實的發展提供無窮的想象。
曾經被質疑是否科學的腦機接口技術如今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多年,其發展階段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被稱作科幻期,人們只能在想象中暢想計算機和大腦的關系;第二個階段是科學論證期,20世紀初研究者們開始對該項技術進行分析論證;第三個階段即為發展期,以2010年由中國國家基金委舉辦第一屆中國腦機接口技術賽為標志,證明腦機接口技術是科學的,于是人們便開始著手進入研究,大力發展該項技術。
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源于醫學需求。例如霍金這樣患有漸凍癥的人,身體雖然無法如常人一樣運動,但大腦非常靈活,這項技術就能夠幫助這樣的群體克服肢體困難,將其生活水平提升到正常人水平。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近年來出現了推動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第二個驅動力量,高教授將之稱為“AI驅動力”。通過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能夠將正常人的水平提升到“超人”水平,實現人機合作。
腦機接口體驗館、腦機接口大賽,技術賦能產業,技術走進現實
技術的意義在于應用,科學實驗室成果賦能產業將有助于解決技術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據我國江蘇產業技術研究員腦機融合智能研究所所長介紹,目前國內首家沉浸式腦機接口應用體驗館已于今年7月落地蘇州。為了讓晦澀難懂的腦機接口科研實驗被更多人了解,尤其是為了向廣大青少年進行科普推廣,腦機接口應用體驗館舉辦了許多沉浸式的趣味活動。
以“腦控萬物”為口號,體驗館舉辦了諸如腦控賽車、生物反饋等有趣活動。同時,在體驗館內還能夠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實現新的人機交互方式,例如屏幕交互,用大腦控制燈開關或者定義屏幕上出現的圖案,十分有趣。高教授表示:“在體驗館里,即便是沒有腳沒有手,只有大腦的人也可以搞定99%的事情。”
在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腦機接口賽事項目上,比賽分為技術賽道和賽手賽道兩個方面。高教授認為,腦機接口賽是腦神經賽,一個賽算法,一個賽腦袋,比賽每年都會從中國選手中出現“世界最強大腦”,他們雖然天生可能帶有手、腳或眼盲的問題,但跟機器交流時卻特別流暢。
關注技術與倫理,中國腦機接口技術居領先地位
國內的腦機接口技術目前分成兩條完全不同的技術實現路線,一種采用無創的辦法,類似到醫院體檢過程中戴上防護帽做心電圖、腦電圖等身體檢查;另一種是有創的辦法,即將電極直接塞到大腦里,實現人腦與機器的交互。
高教授表示,“目前很多人以為腦機接口就是在腦后插根管,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在腦后插管,那是美國的方法。中國和歐洲國家遵從倫理先行,主要以無創為主?!?/span>
中國在無創腦機接口技術方面具有領先地位,在文獻和技術方面都已經具備自研成果,但未來仍需克服芯片生產瓶頸,提高芯片自主研發生產能力,在腦機接口自主生產的道路上仍需繼續前行。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