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一輛兼具優雅外表與智慧“頭腦”的無人駕駛車輛;不遠處,駕駛艙里傳出歡聲笑語,定睛一看,觀眾正與車內搭載的語音交互系統實時互動;一路前行,巨大超高清屏幕機身纖薄,畫質細膩的斑斕美景令人心曠神怡;走入另一個展館,精細化零部件精準組裝時刻運行;一顆顆精致小巧的芯片在展臺玻璃柜中閃耀微光,似乎下一秒就將賦能應用場景,融入千行百業。
8月16日—18日,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 2022)在深圳如約而至,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創新技術、尖端產品“歡聚一堂”,CITE 2022猶如一扇明亮窗口,為行業最新發展成果搭建了展示舞臺。
智能汽車:加速駛入智慧生活
側面雙色車身設計及銀色鍍鉻裝飾條別具一格;心跳式尾燈造型獨特。記者剛走進8號館,目光就被蔚來ES8和蔚來ES6這兩款車型吸引。
圖為蔚來ES8和蔚來ES6
坐在寬敞明亮的駕駛艙,超高清屏幕映入眼簾。當記者咨詢天氣和路況時,全新NOMI Mate 2.0人工智能系統精確作答,還能根據說話者心情變換不同表情。
圖為觀眾體驗全新人車交互方式
交互感十足的人工智能系統令記者印象深刻。蔚來深圳區域公司總經理劉曉亮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這兩款車型支持全新NOMI Mate 2.0人工智能系統,采用全圓AMOLED屏幕,基于車載計算能力和云計算平臺,集成語音交互系統和智能情感引擎,創造了一種全新人車交互方式。
“這體現了智能電動汽車在自動輔助駕駛、固件空中升級、語音交互等方面持續發力和探索的趨勢。”劉曉亮說。

圖為螞蟻俠自動駕駛接駁車-城市之光
識別并避讓行人和機動車;具備障礙物檢測、站點??康饶芰Α`活的無人駕駛車輛在展館中格外吸睛。走近一看,這是螞蟻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展出的無人駕駛乘用車、無人駕駛小巴、無人駕駛物流車等產品。
圖為螞蟻俠自動駕駛物流車-穿行蟻
螞蟻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鴻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本次展出的“都市精靈”自動駕駛接駁車搭載L4級自動駕駛系統,可適應多重復雜的道路場景。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實現車身周邊無障礙死角感知能力,保證自車周圍無障礙死角感知且互為冗余。
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作為智能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化的重要趨勢。陳曉鴻表示,智能汽車已不是孤立的個體。移動互聯網、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及多傳感器融合等眾多科技為智能汽車提供了重要技術基礎,讓人們對出行有了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圖為惠爾智能基于乘用車L4級自動駕駛技術橫向開發的末端配送車—“豌豆一號”
一路奔襲,記者發現自動駕駛已成為展示車輛的標配。惠爾智能展出了基于乘用車L4級自動駕駛技術橫向開發的末端配送車。惠爾智能公共關系及大客戶總監許玩蕓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該產品運用了多傳感器前融合技術、滿足城市復雜路面的高精地圖及融合導航技術。
圖為惠爾智能DTV(人機共駕)
“前融合技術是目前公認最具潛力的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痹S玩蕓表示,該技術利用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原始數據,輸出滿足各類極端場景的識別結果。不同于單純視覺或后融合技術,前融合技術能有效降低后續枚舉極端情況的測試成本,以提高產品魯棒性。該技術發展還為進一步降低系統成本提供了先決條件。城市級別高精地圖則是節約實時建圖算力的重要保證,也是未來實現城市“點到點”自動駕駛的先決條件。
圖為鐳神智能CX128S1真128線905nm車規混合固態激光雷達
為智能駕駛保駕護航,激光雷達被譽為自動駕駛的“眼睛”。在鐳神智能展區,記者看到了鐳神智能圖像級1550nm光纖車規激光雷達LS系列。鐳神智能副總裁兼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曾磊向記者介紹,該產品采用高性能1550nm光纖激光器,擁有128線/256線/512線掃描通路,點頻速率最高可達640萬點/秒,輸出超精細點云成像,細節清晰可見。鐳神智能還展出了高性能超薄尺寸車規混合固態激光雷CX系列。
未來,激光雷達將為高級別自動駕駛插上“翅膀”。曾磊說,1550nm光纖激光雷達具有超遠探測距離、超精細點云成像、超強探測能力以及強抗干擾能力等突出優勢,將成為高階自動駕駛的主流方向;905nm激光雷達是智能網聯汽車當前主流選擇。隨著智能駕駛環境感知需求的提高,高線束、高分辨率將成為905nm技術發展趨勢,進一步推動智能駕駛邁入更高階自動駕駛,尺寸也趨于小型化。
新型顯示:讓生活更“睛彩”
極致細膩的超高清畫質、異彩紛呈的流暢畫面……新型顯示正在為生活注入更多鮮亮色彩,讓生活更“睛彩”。
圖為觀眾在TCL華星展區觀展
當前,Mini LED、Micro LED、激光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正在打開全新藍海市場。其中,Mini LED能為用戶提供細膩的超高清畫質。來到TCL華星展區,記者看到搭載Mini LED顯示技術的產品,不禁沉醉于屏幕中的如詩畫面。
據TCL華星研發副總經理肖軍城介紹,TCL華星光電49英寸5000+背光分區5K R800 MLED電競顯示模組擁有32:9的超寬屏、5000+背光分區的Mini LED、R800的曲率和240HZ的刷新率。
當前,畫質提升是顯示技術升級的主要驅動力,LED技術發展為顯示畫質升級帶來新機遇。肖軍城對記者表示,MLED背光技術方面,局域控光技術使得對比更加強烈,搭配R800曲面,能夠帶來極致沉浸體驗。MLED直顯技術方面,極小間距MLED技術使得直顯可以走入千家萬戶。
圖為海信世界杯電視展區
記者在展區穿梭,耳畔響起陣陣歡呼。循聲音探尋,海信世界杯電視展區的大尺寸電視正在播放精彩激烈的足球比賽。運動員一腳勁射,足球劃出一道優美拋物線。
圖為海信4K商用激光投影P80配盒激光雷達傳感實現的虛擬足球游戲
走進激光陣列區,記者仿佛走入了影院。在這里,海信展出了今年4月發布的110L9F和120L9F全色大屏激光電視軟件拼接融合方案及120L9PRO。海信視像科技集團國內營銷中心副總經理王偉向記者表示,120英寸激光電視的面積相當于一個國標乒乓球臺的大小,是100英寸電視的近1.5倍,色域覆蓋達到國際標準BT.2020的107%,相當于DCI-P3電影色彩標準的151%,超越高端影院50%,實現了影院級別色彩和質感全方位提升。
激光顯示技術的不斷成熟推動激光電視的價格不斷下降。如今,激光電視憑借差異化技術優勢、逐步下探的價格、科技護眼的獨特標簽,逐步俘獲消費者芳心。
圖為觀眾在創維電視展區觀展
走入創維電視展區,色彩分明是記者的第一印象。創維電視公關經理徐升以創維S82為例向記者介紹,不同色域的片源都能在創維S82上獲得最佳色準呈現。除色準外,創維S82在OBM工藝、影音體驗及智能交互方面同樣出色。
記者環視一周發現,創維W82搭載4K 120Hz OLED柔性顯示屏;創維Q53系列則是創維壁紙電視旗艦產品。
“智能電視換代的第一波黃金周期已經過去,智能電視已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甚至是深度存量市場?!毙焐硎?,無論是OLED電視,還是壁紙電視,都體現出頭部企業對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不懈探索。OLED極致的畫面效果,壁紙電視兼顧音畫與工業設計,均為用戶帶來了不同以往的視聽體驗。
圖為天馬微電子9.38英寸高PPI高透明度Micro-LED顯示
顯示產業已進入智能時代,顯示應用的需求正愈發多元化。在天馬微電子展區,記者就看到了適用于車載應用的Micro-LED顯示屏產品—9.38英寸高PPI高透明度Micro-LED顯示。
“與OLED相比,Micro-LED顯示屏穩定性高、壽命長,更適合于車載應用。透明Micro-LED顯示屏具有較高透明度,是平視顯示器或車窗的較好替代品。”天馬微電子市場部經理邱劍豪對記者說。
邱劍豪還表示,隨著人工智能、5G、元宇宙等疊加效應,各種應用終端對顯示技術提出了新需求,比如元宇宙應用就要求超高的解析度。顯示新形態中,新技術領域Micro LED能實現超長續航的低功耗技術,滿足車載智能人機交互等應用需求。
集成電路:展現未來“芯”趨勢
走進集成電路展區,一顆顆精致小巧的芯片正在玻璃柜中閃耀微光。在算力不斷攀升,數據中心、智能家居等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的大背景下,記者在展會上深刻感受到了未來芯片產品的發展趨勢。
當前,GPU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力。5G新基建、醫療影像、智能制造、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算力泛云化、智能終端本土化等需求暴增,國內GPU市場規模和增長潛力巨大。
圖為芯動科技“風華2號”GPU支持三屏高清顯示
在此背景下,芯動科技先后發布“風華1號”和“風華2號”GPU。芯動科技生態總監劉偉向記者介紹,“風華1號”是一款4K級智能渲染數據中心GPU,在云應用和數據中心領域首次實現多用戶1080P和多路硬件虛擬化、各種高清編解碼/轉碼功能,性能強勁,已進入批量應用,高效賦能數字中心產業鏈?!帮L華2號”是一款4K級高性能桌面級GPU,集超低功耗、強渲染、4K高清三屏顯示、4K視頻解碼及智能AI計算于一體,實現了多個自研技術的創新突破,流暢支持Linux系統重度渲染,以及微軟Win10 DirectX圖形框架,可廣泛應用于辦公桌面、筆記本電腦、工控、嵌入式顯示和計算領域。
“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國內電子信息產業正搶抓機遇,推動行業不斷向高質量躍升?!眲ケ硎?,數字化機遇下,GPU應用不斷延展,對國產GPU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以芯動科技為代表的企業不斷強化產品開發迭代能力、提升本土品牌核心競爭力,以需求驅動創新,賦能智慧新時代。
圖為瀾起科技CXL?內存擴展控制器(MXC)
賦能數據中心高速互連是近年來數據中心芯片領域的另一大熱點。瀾起科技在展會上展出了CXL內存擴展控制器 (MXC) 芯片。據瀾起科技工作人員介紹,該芯片可為CPU及基于CXL協議的設備提供高帶寬、低延遲的高速互連解決方案,從而實現CPU與各CXL設備之間的內存共享,在大幅提升系統性能的同時,顯著降低軟件堆棧復雜性和數據中心總體擁有成本(TCO)。
沿摩爾定律腳步不斷前行,追求更先進的制程同樣是芯片產品的重要發展趨勢。這是因為更先進的制程能大幅提高晶體管密度,讓產品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時具備更低功耗。
圖為觀眾在聯發科展區觀展
聯發科在展會上就展示了率先采用7nm先進制程工藝的智能電視SoC—MediaTek Pentonic 2000。記者在觀展時了解到,該SoC支持高達120Hz的刷新率,集成8K運動補償和AI引擎,能提供諸多先進功能。聯發科還展出了采用6nm制程的MediaTek天璣900系列移動平臺,先進制程的應用賦予其出眾的功耗表現。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