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汕頭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承辦的“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在廣東省汕頭市開幕。
大會以“聚數聯僑 共創未來——打造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先行區”為主題,聚力打造我國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創新發展的重要窗口和數字經濟對外開放服務華僑的國家級平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出席大會,并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洞察”。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張立
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7.7萬億元,全球規模占比僅次于美國,增速達17.8%,位居世界第一,高于全球數字經濟平均增速7.9個百分點,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數字經濟大國。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五個新趨勢和新特點。
一是厚積薄發,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加速。賽迪預測,到2025年,我國數據總量全球占比將接近30%,是世界上數據體量最大、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龐大的數據要素價值亟待釋放,推動數據共享、流通,挖掘潛在數據價值已是大勢所趨。
二是正理平治,新時代治理體系仍需探索。數字經濟為生產生活帶來顛覆性變革,新個體經濟、微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加速涌現,新問題新矛盾也隨之增多。過去沿用百年的工業經濟規范體系,已無法全面具體的回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訴求,數字經濟相關法律規范正逐漸完善。
三是雙重革命,數字化與綠色化疊加。數字經濟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但并不意味著絕對“低碳”,大量數字基礎設施的運轉建立在充足、穩定的能源保障之上。工業經濟時代往往以高能耗為代價平衡前兩者,而數字經濟的發展為破解這一困境帶來了新的可能。
四是和而不同,區域共建共享共贏。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未來區域間的協同發展模式、資源配置方式將會更為多樣,地理區位及行政區劃的限制將逐漸被打破,人員、信息的流通會更加順暢,產業分工格局也會更為科學,區域之間共建、共享、共贏的新局面值得期待。
五是一體兩翼,經濟騰飛與鴻溝弭平同步。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正在發生變化,由注重效率、速度,轉而更為關注質量與公平?!皵底著櫆稀笔菙底纸洕鷷r代的“貧富差距”問題,涉及到不同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和群體之間。弭平數字鴻溝是我國數字經濟真正實現以民為本、普惠共享的核心要義,也將是下一階段我國與世界國家治理合作的重要焦點。
以下為部分PPT內容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