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積電通知客戶將于2023年1月起調漲晶圓代工價格5%~8%,聯電、三星等也有上調價格的舉動。與此同時,半導體市場也迎來了周期性的波動,市場增速放緩,手機、消費電子需求下降。市場需求與上游價格的同時調整,對IC設計公司,特別是中小型IC設計公司來說,將是一次重大挑戰。
中小設計企業將承擔漲價壓力
晶圓代工廠的結構性價格調整,給上游設計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據了解,晶圓代工上調價格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由于硅片、光刻膠、電子特氣等材料的持續漲價,芯片制造成本上升。其二,盡管如今手機、PC等大眾消費電子的市場需求有所下降,但汽車電子、工業電子等市場需求依然維持高位,預計晶圓代工產業繁榮期將延續至2022下半年。
臺積電相關人士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整體經濟形勢會對消費者的購買力產生一定影響,例如,智能手機、電腦等終端市場的需求量會有一定下滑,但其他終端市場的需求依舊強勁。臺積電預測,在2022年第二季度,高性能計算及汽車行業的需求將有所增長,并抵消智能手機市場的周期性下滑。
此次晶圓代工市場的結構性價格調整,雖不會給英偉達、AMD、高通等在市場中占有絕對話語權和議價權的IC設計公司造成太大的影響,卻會給以中低端消費市場為主的、且正處于發展階段的IC設計企業帶來不小的挑戰。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112億臺,同比下降11%。IDC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達8050萬臺,同比下降5.1%。因此,眾多以中低端消費電子市場為主的中小型IC設計企業,開始對其出貨量進行調整。然而此時,晶圓代工價格的結構性上漲,會增加IC設計企業的成本。這使得IC設計公司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業界人士指出,對于那些業務處于爬坡階段的IC設計公司而言,若在市場下行階段上調價格,往往會造成與客戶關系破裂。因此,此類公司恐怕只能選擇自己來承擔漲價帶來的影響,即用降低利潤的方式,來應對上下游市場的波動。
市場波動蘊藏產業發展機會
周期性的市場波動,會給部分IC設計企業帶來不小的影響。但這也將成為IC設計企業另辟新賽道的推動力,同時也將推動IC設計企業向集中化發展。
首先,市場波動有助于激勵發展中的IC設計企業開辟新賽道。如今,中低端消費電子市場已經趨于飽和狀態,市場增長緩慢,且競爭十分激烈。對于發展中的IC設計企業,開辟新的市場,也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臺積電相關負責人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高性能計算、汽車電子、5G及高性能計算等相關應用,未來將給半導體產業帶來長期的結構性增長。
“如今,中低端消費電子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穩定,龍頭企業已經基本掌握整體市場的定價權。對于后進入市場的IC企業而言,很難再從中獲取到更多的利益。此外,若僅發展一個領域,在面對局部性市場波動時,往往會對企業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俗話說,‘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企業在不能僅深耕一個領域,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以及企業的自身情況,適當開辟新的賽道。”芯謀研究總監宋長庚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天津集成電路行業協會顧問、創道投資咨詢總經理步日欣表示,IC企業的營收規模,需要靠多樣化的產品線來支撐,才能吸引晶圓代工廠的產能調配對其有所傾斜,從而在面對市場波動時,IC設計企業能掌握更多的議價權和競爭優勢。
雖然對于單一中小型IC設計企業而言,開辟新賽道并非易事。但通過并購、被并購的方式讓企業迅速涉足新領域,使得產業變得更為集中,共同應對市場波動,也是中小IC設計企業在面對市場波動時的生存之道,而這也或將成為未來中國IC設計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方式。
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越來越多中國IC設計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出。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2021年數據顯示,中國本土IC設計企業有2810家,同比2020年增加了592家,而2015年僅為736家。
然而,IC設計產業的發展,并非僅僅是靠量的堆積,更多的是質的積累。如今,半導體行業熱度居高不下,競爭依舊激烈。IC初創公司若想早日實現規模量產,并在市場上占據穩固地位,最重要的便是快速發展。然而,IC設計行業屬于高技術、高資本型產業,人才儲備和資本儲備也都并非一日之功。據了解,一般的IC設計企業,往往要經過3—5年的發展才能實現規模量產,并在市場上占據穩固地位。縱觀全球,國際上也僅剩下數十家具備一定技術儲備和營收規模的IC設計企業,且這些企業的規模,也是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并購所形成的。
“如今,中國IC設計企業呈‘多點開花’的狀態,產業較為分散。但長期來看,出現很多小規模的IC設計企業,并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產業所需要的是綜合型IC設計企業。單獨一個中小型IC設計企業,很難通過自身能力來豐富其產品線,因此通過并購、被并購的方式來快速開辟新賽道,也是一種權宜之計。而通過如今的周期性市場波動,或許也能有效地推動這些小規模的IC設計企業匯聚在一起,共同發展。”步日欣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俗話說,“眾人劃槳開大船”。一盤散沙、各自為營式的模式并不利于IC設計企業的發展。IC設計產業既要“百花齊放”,又需要有計劃、有目標地將產業向集中化發展,才能在殘酷的周期性市場變動中得以生存。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