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習近平總書記心里始終牽掛著以徐工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發展,牽掛著工程機械產業和制造企業。
4月13日,《人民日報》推出“這十年,實體經濟更壯實”系列報道,聚焦工程機械、汽車、鋼鐵等重點行業,展現十年來各行業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的生動實踐。開篇《工程機械市場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以徐工典型案例為代表,重點展示工程機械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人民日報》截屏
以下內容摘自原文:
工程機械是裝備制造業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關鍵指標。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先后多次考察工程機械企業。
全球最大的5G起重機智慧園區內“全球首創超級起重機五車聯吊”震撼亮相
十年間,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快速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2021年,全球工程機械企業10強,中國擁有3席,總數位列第一。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已在世界工程機械產業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
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是什么?成果有哪些?記者進行了調研。
十年蛻變——關鍵零部件基本實現配套,行業發展助力超級工程
工程機械助力中國成為基建強國,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需求也帶動行業騰飛。2011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突破5000億元,居世界首位。
然而,彼時的工程機械行業也有隱痛: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70%的利潤都被國外零部件制造商賺去。
怎么辦?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行業開啟十年攻堅。
徐工4000噸履帶起重機與世界最大MYQ5000噸門式起重機首次合作
鋼材,工程機械的關鍵基礎材料,成本占比約30%。“高強鋼不僅能有效減輕整機自重,還能大幅提高設備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徐工供應總經理蔣大為說。
然而,長期以來,高強鋼制造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進口高強鋼價格貴、貨源不足、交貨周期長,嚴重制約國內整機企業發展。為此,徐工與寶鋼、南鋼展開聯合攻關,先后解決了鋼水純凈度、鋼材冷沖壓成型尺寸控制等難題,一步步將熱軋鋼強度從700兆帕提高到1100兆帕。10年間,行業高強鋼鋼板價格降低了50%,采購周期由6個月縮短到2至3個月。
徐工旋挖鉆機群參建“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
隨著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基礎零部件這“三基”的不斷突破,行業涌現出全球最大的上回轉塔式起重機、全球最大履帶起重機、履帶式全地形工程車等超級裝備,助力“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等一個個超級工程從圖紙化為現實。
揚帆出海——我國是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海外市場有望步入收獲期
徐工塔式起重機在臨猗黃河大橋項目施工
練好內功,中國工程機械闊步走向國際市場。
2021年,工程機械出口額同比增長62.78%,貿易順差達303億美元,創下新紀錄。今年1月,行業出口額達歷史最高的36.5億美元,2月達26.36億美元,為同月歷史最高水平。3月,好消息仍在傳來:三列齊發!150個集裝箱,裝載近100臺設備,貨值超5000萬元,3列中歐班列“徐工專列”接續發車。
中歐班列“徐工專列”順利開行
與同行業國際巨頭競爭,中國工程機械優勢何在?國際布局、服務周到,是加分項。
“當前,國際工程機械產業布局和結構的調整,讓我國工程機械迎來了新機遇。”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瑩說,行業已經將目標瞄準歐美市場。徐工機械出資9900萬美元設立美國公司。
“著眼世界前沿,歐美市場有很大拓展空間。”徐工機械董事長王民說。
守正創新——接續補短板、提品質,發力綠色化、智能化
12.7%、10.4%、12%、16%、20.6%,過去5年,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一直保持兩位數高增長。但是挑戰也在眼前,今年前兩個月,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降至1.5%。
隨著新型城鎮化進入后半程,工程機械市場已經飽和了嗎?
呂瑩認為,國內市場遠未見頂。以挖掘機為例,截至2021年底,我國挖掘機保有量超200萬臺,超過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之和。但從單位建筑業總產值對應的挖掘機保有量來看,中國約為每10億美元428臺,僅為日本的32%。“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工程機械的需求依然旺盛。”呂瑩說。
那么,工程機械發展的新動力在哪里?
徐工液壓件閥智能生產車間
突破關鍵點,“三基”短板還得補。
當前,我國高端工程機械所需液壓件仍依賴進口。從部件看,液壓缸已基本實現國產化,液壓泵、液壓馬達逐步加快國產替代,但液壓閥差距仍然存在。體現在整機上,采用國產件的整機第一個大修期與國外領先產品差距明顯。
起重機是工程機械里的超級“大力士”。“2015年,我們實現了50噸級以下全地面起重機100%國內自主化配套,目前300噸級以下產品國產化率也達到100%。”徐工機械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千噸級起重機國產化率也將超90%。
產業鏈上下游攜手,補短板你追我趕。“行業將共同努力,讓核心基礎零部件可靠性、耐久性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自給率達90%。”呂瑩說。
徐工C系列起重機實現100%國內自主化
把握新趨勢,低碳智能空間大。
“雙碳”目標下,工程機械綠色化轉型迫在眉睫。電動化是行業的突破口。
在供給端,隨著我國新能源車迅猛發展,鋰電池行業已位居世界前列。“強大的配套能力、穩定的產能,是中國工程機械電動化的有利條件。”呂瑩說,電動化將進一步拓展工程機械應用領域,為智能化提供基礎。
在需求側,電動工程機械作為“省錢能手”,認可度正在逐步提升。“以電池、電機五年質保為期限,設備日均作業12小時,柴油消耗約200萬元,而電能消耗僅50萬元,僅燃料成本一項,5年即可為企業節省近150萬元。”某鋼鐵廠負責人說。
全球規模最大的徐工無人集群在滬寧高速蘇州段施工,是全國最高等級瀝青路面養護無人化施工應用
成果已經初顯,智能工程機械的運用在逐步推開:在露天礦場,無人駕駛工程機械車隊實現完全自主作業;在滬寧高速,無人駕駛攤壓機群開展高速公路養護施工……
“駕駛員變身安全員,礦山安全系數、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新疆哈密首個露天煤礦無人駕駛項目負責人表示,全礦無人駕駛后,卡車運輸效率提高10%以上,年生產運營成本降低10%。
呂瑩表示,在電動化方面,行業還需要克服電驅動功能部件、電控系統和動力電池等技術難題;在智能化方面,為生產智能化產品,工程機械企業本身的智能制造水平也有待提升。
“不怕有難關,征服了‘婁山關’‘臘子口’,全行業將迎來更大的勝利。”王民說。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