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權利的游戲中,到處充斥著謊言與欺騙。同樣,在新能源汽車界,亦存在著不利于產業發展的謠言,以及各式各樣蒙蔽消費者的謊言。謠言止于智者,謊言終將揭穿,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近期業界流傳的三大謠言和五大謊言吧。
這兩天,北京又起霧了,不,也許應該叫霾。反正,身處其中,即讓人看不清方向,辨不清事物的真像,又對人身有害。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謠言和謊言似兩朵并蒂花,像霧(霾)一樣給產業的發展籠罩上了一絲陰影。我們需要一雙慧眼,才能把它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以下為你一一揭示這些謠言和謊言。
1、三大謠言
謠言之一
“新能源汽車資質僅有十個”。一直以來,新建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猶如懸在各企業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事關企業的生與死,因而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之爭顯得尤為重要。不知何時,坊間流傳國家將嚴控新能源汽車準生證,新能源整車生產制造商將控制在10個。一時之間,業界人心惶惶,無論是另有所圖的傳統汽車企業,亦或是跨界而來的互聯網造車企業,在生產資質名額上流露出了焦慮之態。就在不久前,即10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特邀專家張書林明確表示,“并沒有聽說業內流傳的‘準入牌照只限十張’的說法,符合要求的申報企業都有機會”。這無疑對業內有意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消息。
謠言之二
“國內95%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要破產”。此前彭博社撰文稱,中國電動汽車創業公司的數量已經超過200家,隨著標準的提高,超過95%的企業將會失敗。上述分析的依據是中國政府將通過提高技術標準來促使一些毫無制造經驗的公司出局,并考慮將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減少到10家,也就是依據謠傳的“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限制在10個”。新興產業的發展一般要經歷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前兩個階段會吸引到眾多的企業參與進來,然后會進入整合階段,逐漸形成少數龍頭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只有通過叢林法則實現行業內企業的優勝劣汰,這才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之道。在市場發展初期,這些言論(95%的新能源整車企業要破產)只會造成恐慌,不利于產業的成長。
謠言之三
“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即將出臺”。自年初騙補風波爆發以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要調整的聲音就不絕于耳,這也是業界尤其是整車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因為補貼政策方案不落實,企業的生產將受到極大影響。關于這一點,從中汽協關于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預估調整上可加以印證,年初中汽協預估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萬輛,前不久表示可能全年只能達到50萬輛的銷量。因而業界非常關注調整的新方案的出臺落地問題,我們從媒體發布的信息上可以看出,一直以來,都在謠傳補貼調整方案即將落地,如下圖所示。
盼呀盼呀,望呀望,不見心中的他呀。這一等,真是從年初要等到年末了,整車企業的焦灼心情已經布滿了額頭。據有關媒體透露,由于補貼方案遲遲不出臺,導致部分整車企業墊付資金逐漸增加,已產生了資金鏈斷裂風險。白天不懂夜的黑,政府難道真不懂整車企業的苦?關于補貼調整方案的出臺的謠言,其實就是想讓政府給業界一個明確的政策預期,不必讓企業等的如此辛苦。
2、五大謊言
謊言之一
“我沒有騙補”。騙補稽查結果公布以后,坊間流傳出了一份涉及72家企業騙補情況匯總表,但并未得到權威人士的印證。部分上榜企業后續陸續發布澄清公告,力證清白。在此中,力帆上演了一處驚天反轉好戲,先發布公告稱“經核實,本公司并不處于上述5家之列,除此之外,公司暫未收到其他相關正式通知”。此后不久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力帆乘用車收到了財政部下發的關于騙補調查的處理決定。先澄清后坐實,這臉打的啪啪響啊。在騙補一事上,我們需要的是公開公正的處理結果,而不是一出又一出的反轉劇。
謊言之二
“充電樁實現互聯互通”。10月26日,央視13新聞頻道播放了一則視頻新聞,聲稱“全國電動汽車充電樁實現互聯互通”。充電樁的互聯互通主要表現在樁與車的匹配、信息的互聯互通、支付的互聯互通,涉及利益相關方眾多,在推動充電樁互聯互通過程中存在諸多難點,實現起來并不容易。關于這則報喜不報憂的新聞,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至少在北京一車多卡的現象還存在。
謊言之三
“續航XXX公里”。目前,不少車企在廣告宣傳中,都高調突出理論上能達到、但實際上很難實現的“續航里程最高值”,但這屬于工況續駛里程,是基于城市道路、市郊道路的綜合考量,以及等速續航里程的一種理想化工況,往往與實際有不小差距。實際情況表明,似乎續駛里程虛高已成為電動汽車潛規則。謊言的背后,可能反映出的是車企的急功近利,以及被利益蒙蔽了雙眼。
謊言之四
“質保X年XX萬公里”。國家相關政策對新能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的質保期做出了明確規定,各車企業紛紛落實相關政策為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提供了超長的質保期,例如,比亞迪提供6年/15萬公里的質保期、電芯終身保修;北汽新能源提供整車3年/12萬公里,核心部件5年/15萬公里的服務;江淮IEV系列整車3年/6萬公里,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部件質保期延長到8年或15萬公里;等等。大話誰都會說,能否貫徹執行,具體表現如何,還需且行且看。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售后維修服務體系還有待加強,并不是提供了質保期政策就可以萬事無憂了,目前市場上遭遇售后難的消費者并不是個例。
謊言之五
“新能源汽車不限行不限號”。這是一個坑,一個布局超大超遠的坑,政策逼著你不得不跳進來。試想未來的某一天,北京城內滿大街小巷停的、跑的都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屆時新能源汽車憑啥能夠不限行不限號,除非北京城的道路系統重建,解決了交通擁堵問題。所以說,這項優惠措施,其實就是ZF布局的一個超級坑,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較低的水平下,這是一項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的短暫的、臨時性的有效政策。認真,你就輸了。
3、結語及建議
太陽出現,迷霧終將消散。縱然沒有火眼金睛,但我們也應該煉具一雙慧眼,看清纏繞在新能源汽車周圍的謠言與謊言,莫讓欺騙蒙蔽了產業發展的道路。
對于政府來說,在謠言出現的時刻,及時的站出來予以澄清,顯然對業界來說收獲的是一份鎮定和一顆定心丸;補貼調整方案千呼萬喚不出來,反映出了業界企業的焦慮,政府為什么就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政策出臺預期,總是愛捉迷藏,也許下一刻它就公布了。
對于企業來說,歷經騙補風波之后,整車企業應積極調整心態,以工匠精神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創新,努力提升技術水平才是正道;在廣告宣傳方面要盡量做到客觀真實,切莫以不著實際的廣告語來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在消費者購車時給予客觀真實的說明;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車輛使用年限的增長,電池衰減、整車維修等方面暴露出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做好售后質保事關產業的延續。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