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是信息產業核心基礎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做大做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產量最大、門類較為齊全、產業鏈基本完善的電子元件工業體系,電子元件行業的企業數量、整體銷售額都位居電子信息制造業前列,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規模平穩增長 結構日趨優化
十七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電子元件產業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克服重重困難,依然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電子元件產業銷售收入從2008年的7988億元發展到2011年的13737億元,年均增長19.7%,遠高于世界同期3%~5%的水平,占電子信息制造業的比重為20%;出口額從2008年的485.4億美元發展到2011年的635.6億美元,年均增長9.4%。
電子元件產品小型化、片式化發展迅速。目前,數量占我國電子元件總量94%的阻容元件的片式化率已達到90%以上,電感器、頻率元件、敏感元件等產品的片式化率逐年提高,控制繼電器、電接插元件、電聲器件、微特電機等產品的小型化也相應得到較快發展。
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市場環境,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促進下,中國電子元件重點骨干企業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我國電子元件行業的轉型升級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新技術、新工藝成為發展熱點。在整機產品日益小型化的要求下,電子元件產品微型化、集成化發展速度極快,各大電子元件企業競相投入巨資開展研發和生產。以瑞聲科技、歌爾聲學、共達電聲、豪恩聲學等企業為代表的我國微型電聲器件的主要生產企業陸續進入MEMS傳聲器的生產企業行列,成功為蘋果、三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型整機產品配套。深圳順絡、麥捷科技等電感器企業,佳利電子、嘉康電子、江佳電子等陶瓷頻率元件企業進入了LTCC領域,開始生產LTCC天線、LTCC濾波器等新產品,部分產品已經成功為我國北斗項目配套。風華高科、宇陽科技等MLCC生產企業繼續向微型化、超微型化的產品線發展。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的尺寸已經從0603型發展到0402型,成為市場的主流規格;0201型已批量生產。宇陽科技的0201型MLCC產量已經超過70億只,01005型產品也已于2012年開始量產。
二是向上游裝備和原材料方向發展,掌控行業發展的制高點。裝備和生產工藝是電子元器件行業的核心能力,國際知名電子元件廠商大多具有裝備的研制能力,裝備和工藝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亨通集團、富通集團、長飛光纖、中天集團等光纖光纜行業的巨頭,紛紛投入巨資,生產光纖產品的關鍵原材料--光纖預制棒,短短幾年內,我國光纖預制棒的總產量迅速上升,自給率已經達到約40%,成功打破國外壟斷。七星華電、風華高科等企業在做大做強電子元件主業的同時,電子元件專用設備的發展也十分迅猛,不僅能滿足自身電子元件產品生產所需,也已經成為企業收入的重要來源。深圳順絡、西安宏星電子槳料等企業則關注于電子漿料的研發與產業化,力求擺脫對國外高端電子漿料產品的依賴。
三是切入下游整機制造行業。利用電子元件領域的優勢,積極進入下游整機行業是國際上一些大型企業的選擇。以生產電聲器件為主業的國光電器、天樂集團等企業,在保持電聲器件產品行業地位的同時,大膽進入音箱、功放、家庭影院等產品市場,并且樹立了自己的品牌。京泉華、可立克、銘普等企業憑借在電子變壓器技術上的多年積累,進入電源的制造商行列,目前也都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開拓新興市場 創新成果累累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起為電子元件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元件骨干企業重點開發的市場。
隨著光通信建設的逐漸鋪開,市場對光通信器件的需求與日俱增,吸引了眾多電子元件生產企業的注意力,不僅亨通、中天、富春江等光電線纜企業幾乎都在從事光器件的研發和生產,而且一些傳統的元件生產企業也投身其中。例如潮州三環集團,原來的主營產品是電阻器陶瓷基體、MLCC等產品,最近幾年開始生產光纖連接器用陶瓷插芯,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陶瓷插芯生產企業,2011年產量達到6億多只,穩居世界第一。
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對電子元件行業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常州祥明、杭州富生、杭州微光等公司都在為設計、生產出更為高效節能的電機產品而不斷努力。而潮州三環、天通集團、聯豐磁業、東晶電子等企業則為LED照明行業開發高性能的陶瓷封裝基座、軟磁鐵氧體磁芯、藍寶石襯底片等新型產品。
高速發展的新能源產業也成為電子元件重點企業的淘金之地,橫店東磁、西安創聯、中天集團等企業先后進入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南通江海、廈門法拉等電容器生產企業則開發高頻、大容量、大電流、低阻抗、高電壓的電容器產品為新能源產業配套。
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發展為控制繼電器、電接插元件、微特電機、傳感器、混合集成電路等行業帶來極大商機。以廈門宏發為代表的我國控制繼電器企業在汽車市場發展迅猛,貴航電器、中航光電等航天連接器生產企業為“神舟八號”、“天宮一號”等航天重點工程做出重大貢獻,大洋電機、凱中精密等微電機企業則進入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驅動系統領域,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
行業的自主創新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間”,中國電子元件行業獲得授權專利超過80000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10000項。截至2011年年底,20多家企業的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有10項自主研發的電子元件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有數十項技術獲得中國電子學會信息科學獎(部級)。
電子元件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2011年,作為行業自主創新的主力軍,電子元件行業重點骨干企業在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上獲得雙豐收。在管理創新方面,東磁集團和中天集團是較為突出的兩家企業。2011年,常州祥明、杭州微光等企業取得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成果。
節能成效明顯 社會貢獻突出
5年前,中國電子元件產業本土企業沒有任何產品能進入世界前十大品牌,今天,隨著“大公司”戰略的深入,中國已初步建立起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產品產量、質量、研發能力等都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知名品牌的電子元件大公司,如長飛、亨通、瑞聲、宏發、歌爾、江海、法拉、順絡等。這些公司雖然與國際電子元件巨頭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但在某些專業領域,不論是產量、質量,還是自主研發能力,都已經具有相當強的實力。例如,在微型電聲行業,我國已經在全球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全國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的大環境影響下,絕大部分電子元件重點骨干企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減排治污,實現清潔發展。2011年,嘉康電子成立以總經理為組長、總工程師為副組長的清潔生產領導小組,建立清潔生產保障制度,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創建清潔生產示范點,使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再上一個臺階。凱中電子則采取空壓機變頻控制、配電系統節電改造、空壓機余熱回收、空壓系統節電改善、清洗水在線回收、產品工藝改善等多項措施加大節能減排工作的力度。2011年,該公司共節電約150萬千瓦時,節省電費100多萬元,節水總量超過20萬噸,比2010年下降20%以上,節約費用20多萬元。
(審核編輯: 智匯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