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工廠”二字,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便是一排排設備的生產線,還有工位上持續進行流水線作業的工人。
而在如今的5G時代,各行各業都朝著“智能化”、“數據化”、“綠色化”角度跨越的背景下,工廠又有什么樣的蛻變呢?還需要實地探訪才能真正感受。從近日B站UP主@佳辰ecstasy對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制造基地的探訪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科幻照進現實,5G改寫產業結構
中興通訊這一制造基地,曾經獲得了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總決賽一等獎的創新實踐基地。它以5G設備智聯為基礎,組成了未來超級工廠的神經,分為十多類的幾百種5G項目創新融合傳統工業,將其推向智能制造。工廠人員很少,作為主角的機器都在安靜地工作,零星的幾個工人操控著屏幕,像極了我們平時在科幻片中看到過的場景,如今已經照進了我們的現實生活,并且成為一種常態。
據報道,該基地依靠5G網絡進行生產加工,其中包括來料檢測、AAU轉接柱/螺釘視覺識別、AAU點膠與PCB板檢測、機器視覺反向引導控制機械臂,以及5G看板、園區數字孿生、5G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園區5G巡邏機器人、5G無人掃地車等。
在這個超級工廠中,中興通訊以數字化技術貫穿了研發、計劃、采購、加工、物流以及運維等環節,在閉環管理的過程中,持續朝著智能升級不斷精進。在5G技術的加持下,不光是中興通訊,整個行業都會掀起產業結構改革,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發展。
科技解放勞動,中興通訊成未來工業模板
在此次探訪中,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制造基地配送部羅云云回顧了自己工作11年來,親眼目睹的變化。十多年前,找貨都是通過卡片,搬運依靠人工,每天要走兩三萬步。而現在,從“人找貨”變成了“貨找人”,上行線、下行線的機器人各司其職,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工作了14年的黃金龍在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制造基地基層管理部任職,他見證了中興通訊從2G到5G的技術變革。以前生產線上的工作需要人工技能,而這樣的技術工人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培養出來。現在利用貼片機,幾分鐘就能貼好幾十萬個器件,連物料配送也用上了AGV小車進行輸送。
入職不久的部件生產部何蕾,講述了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制造基地與傳統工廠的異同。環境干凈舒適,人員較少,11條生產線只需要10-20人,平均一兩個人就能控制好整個生產線,進行有條不紊地加工制造,數字化的技術加持下,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緩解。在UP主@佳辰ecstasy看來,這樣的5G智能工廠,終將成為中國未來工業的模板,被廣泛復制應用到生產生活中。
此次探訪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制造基地,為大家呈現出了未來超級工廠的智能,同時也把一度只是在影視劇中出現的科幻畫面還原到了現實中。隨著近幾年5G與工業互聯網的緊密結合,不久的將來,“工廠”或許又要被重新定義。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將在這種變革的定義下,享受到5G與科技饋贈的紅利。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