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德建號施工船將最后一臺風機第三只葉片與輪轂在百米高空精準對接,山東首批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風電機組全部吊裝完工。這是繼11月28日山東半島南4號海上風電項目風電機組吊裝完工后,山東海上風電項目再次傳來的捷報。蔚藍大海,波濤澎湃,58臺風機迎風列陣,即將進入全容量并網發電。
據悉,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海陽市南側海域,場區中心離岸42公里,水深約31米,是國內目前單樁基礎水深最深、單機容量最大的大型海上風電場之一。項目總裝機容量30.16萬千瓦,建設58臺單機容量5.2兆瓦風電機組,年發電量8億千瓦時,可有效替代標煤2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2.4萬噸,計劃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網發電。
東方風來,半島潮涌。聚焦海洋強省建設目標,山東堅定不移將海上風電作為經略海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板塊,科學布局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研究制定配套推進政策,加快半島南3號、南4號海上風電兩大試點項目建設,力促2021年底前全容量建成投運。
搶抓施工機遇期。針對海上風電“搶裝潮”、施工窗口期少、作業環境復雜、高空深水作業風險大等諸多挑戰,國家電投山東分公司采用一人一戰位、一機一方案、一吊一總結“三個一”施工方式,以“人盯證”“人盯貨”“人盯船”三盯措施,加速辦證、訂貨、施工作業,高質高效按期完成各個工程節點。
5月14日,首根風機基礎沉樁;6月22日,首臺海上風機吊裝;9月2日,海上升壓站吊裝就位;9月11日,陸上集控中心受電一次成功;9月29日,首批風機并網發電;11月17日,58臺風機基礎沉樁完工;12月5日,全部風機吊裝完工……艱辛鏖戰200余天,“年內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即將實現。截至目前,項目完成35臺風機并網,累計發電量3000多萬千瓦時。
勇于創新求突破。項目堅持創新驅動引領,以創新提質量,以創新保安全。創新采用4腿導管架型式吊裝方案,使全省最大5200噸“鋼鐵心臟”——海上升壓站,僅用24小時便完成發貨、運輸、吊裝;創新“一機一策”,量身精準施工,首次在30米以上水深海域使用坐底式安裝船吊裝作業,創出單月吊裝17臺風機、單臺風機吊裝最短用時16小時等多項新紀錄;創新采用高壓并聯電抗器對海纜容性無功補償,成功解決外徑263毫米220千伏47千米長海纜遠距離電力輸送難題;國內首創采用吸氣式煙感系統和高壓細水霧消防系統,為項目安全高效運行提供重要保障。
智慧賦能提質效。除擁有全省最大的“鋼鐵心臟”,項目還有自主可控、海陸一體的“最強大腦”——海上風電智能一體化監控平臺。平臺集云計算、數據流治理、大數據中心于一體,采用先進傳感設備,通過對葉片、海纜、塔筒等在線監測,實現運營自動化、智能化;應用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船舶人員定位、氣象預測等現代技術,實時掌握機組運行狀態、機組降容預警等信息,為項目安全高效、智能運行等提供數據支撐。投運后,項目組織效率可提高20%,發電量提升1%左右。
風勁揚帆正當時。下一步,山東將加速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片區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同時,重點推進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開發試點,推動全省海上風電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海上風電開工1000萬千瓦、建成500萬千瓦目標。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