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陜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增注冊個人購置汽車中的新能源汽車占比達50%左右,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萬輛左右,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意見》同時提出,力爭到2030年全面實現電動化,這意味著西安是我國首個提出2030年汽車全面電動化的大城市。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西北地區電力較充裕,是發展電動汽車的優勢,同時汽車產業基礎較強,都將對新能源汽車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他同時提醒,目前新能源汽車價格較高,主流用戶需求不夠旺盛,未來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都需在A級車市場有所突破。
除《意見》外,西安近年來已推出多項新能源汽車發展相關政策。如2018年,西安出臺了《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西安市汽車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2018-2025年)》《關于推進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西安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不僅提出了新能源汽車具體的發展目標,還明確了補貼等配套措施。
公開數據顯示,西安擁有規模以上汽車生產企業86家,汽車工業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有陜汽、比亞迪、法士特3家。對此,《意見》也鼓勵陜汽、比亞迪、法士特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盡管如此,崔東樹表示,相比要在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的海南,西安實現該目標的難度要大很多。“西安受燃油車保有量較大等影響,全面電動化速度不會太快,因此政府需進一步推動居民使用新能源汽車。”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尚存在區域不平衡性,東北、西北等產業欠密集區域應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同時通過培養消費者環保與綠色出行理念、完善道路與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加大激勵等措施,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市場。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