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組委會主任劉吉臻在第五屆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上表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十分緊迫、艱巨的任務,也必然是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科學規劃,制定好不同時期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面臨著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的降幅,要實現零碳,這無疑是一場硬仗。對能源行業來說,要努力實現“安全性、綠色、經濟”能源轉型的“不可能三角形”,意味著諸多長期的、深層次的挑戰。
劉吉臻以構建新能源電力系統為例,指出電力系統的生產、消費各方面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除此之外,煤炭、油氣等化石能源如何重新找到自身定位,化石能源的清潔化、清潔能源的規模化和多種能源的綜合化,在今后一個時期仍將是能源轉型發展的三大主題。劉吉臻認為三者缺一不可,必須相輔相成、統籌安排、科學發展。
劉吉臻提醒,“十四五”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時期,國家將出臺更加嚴格的碳約束和減排措施,地方政府也會有一系列的行動,來確保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作為能源企業來講必須積極認真去面對。
國家能源局能源監管原總監李冶對能源轉型“不可能三角”做了延伸回答。他認為,提出能源“不可能三角”,是采用新能源來滿足能源消費有兩個顧慮:新能源成本高;新能源滿足總的社會全部能源需求不可靠。“但是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新能源快速發展,完全可以和煤電成本競爭。未來如果計入化石能源的碳成本,新能源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體現。”
李冶認為從本質上節能增效和發展新能源是實現能源轉型最根本的路徑,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首要行動。“節約下來的能源是最綠色的能源,也是最高效的能源,我國在節能增效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方面,兩個方向目標要經過全行業努力爭取實現:一是碳達峰之前要實現用新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替代或者滿足未來十年能源消費的增量;二是碳中和的真正實現需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來滿足絕大多數能源消費對總量的需求。”
關于能源轉型,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提出,巨大壓力下,應盡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的四個轉型升級路徑:一是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二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三是完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四是推動綠色低碳能源新業態融合發展。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能源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電力行業碳排放在能源行業中的占比超過40%。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電力行業要加快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供應格局。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