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并網規模的不斷提升,電力行業面臨著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的“雙高”挑戰。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源隨荷動”的傳統電力系統生產組織模式每天都在發生著根本性變化。作為提升新能源消納、實現電網安全高效、助力負荷可控可調的戰略性抓手,數字化成為了決勝的“首選”。
那么接下來的變中求勝,數字化將行向何方,如何支持數字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呢?
“數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李建成指出:“數字化是將信息,包括物體、圖像、聲音轉成為數字格式。智能化是指事物或機器等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持下,所具有的滿足人的各種需求的屬性。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智能化的發展得到了飛速的應用。”
“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要特別強調數智化轉型”
在10月22日召開的中國電機工程學會2021年電力行業信息化年會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信息師王繼業指出:“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我們特別強調數智化轉型。也就是說不僅僅是數字化,要在數字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智能化。這個過程更需要數字技術和業務的雙輪驅動,打造新業態新模式,最終構建智慧企業。”
他進一步解釋,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在企業全面實現管理信息化的基礎上,構建平臺化的一體新一代IT基礎設施和可信的安全架構,以數據驅動實現智能化閉環,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對外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對內提升效率和效益,推動形成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構建企業新型的競爭優勢,最終實現價值創造。具體而言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包括三個方面,即推動基礎設施的轉型,如IoT化、云端化、中臺化和移動化的轉變;推動業務應用轉型,實現數據在線應用,在線反饋、敏捷響應和快速迭代;推動商業模式轉型,打造基于數字新業務、新產品、新服務的企業運營新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李建成解釋,數智化最初的定義是數字智慧化與智慧數字化的合成。核心是以海量大數據為基礎,結合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場景化的分析解決問題,提出個性化決策和服務。這其中包含三個層次:一是數字智能化,即在大數據中加入人的智慧,提高大數據的效用。二是智慧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把人的智慧管理起來,相當于從“人工”到“智能”的提升。三是萬物互聯,通過深度學習、人機的深度對話,使機器形成智慧邏輯,達到萬物互聯。
他指出,其實數智化已被廣泛應用于電力行業。如衛星定位技術、遙感影像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無不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從萬物互聯至萬物智聯
華為已經參與電力系統建設20多年。隨著數字化浪潮滲透進傳統電力行業,華為已經深度參與電力行業各場景的數字化轉型。
據華為中國政企電力解決方案部部長岳遠見介紹,從咨詢規劃到平臺使能、數據治理,華為正在全方位助力客戶轉型升級。
行業智能體的核心從智能交互、智能聯接,到智能中樞、智能應用,是實現整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行業架構。目前在山西、四川等地,華為已經與電力企業都展開了廣泛的合作。
“我們的數字化轉型使能、數據治理架構,數據一個湖、電網一張圖、業務一條線,打通了從底層的感知至中樞處理,再到上層應用。這與國網公司的構想規劃高度一致,說明大家都走在最正確的道路上,向數字化轉型持續演進。”
在陜西,華為基于柔性編排,打造數字化臺區、數字化供電所,使能電力各級作戰單元。云編排與傳統開發方式使用對比,以煙霧與風機聯動場景開發為例:采用傳統開發模式,需27人天,而采用云編排開發模式,僅需1-5人天,大大縮短開發時間;開發人員實現無碼化編程,可實現無代碼基礎人員開發業務應用。開發效率提升10倍以上,10分鐘完成1000臺終端,APP可現網升級。
ISDP+通過共同構建ISDP+系統集成的交付平臺,多終端接入,實現作業運營和指揮的三性聯動,使多系統打通,實現作業流的無代碼編排,最終通過AI,使能作業標準化、數字化、流程化,夯實生產安全,提效減負。
“華為電力解決方案的3 Digital,從數字電廠、數字電網和數字服務來三個層面來展開。同時,華為開放生態與行業合作伙伴一道持續打造和勾畫著華為五橫六縱能力地圖。縱向包括發電、輸變電、配用電、調度、數字基礎設施、增值業務,橫向層面包括云、管、邊、端和真正的生產場景的結合。我們希望能夠與客戶共同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岳遠見強調道。
在數字電廠層面,華為基于底層云邊協同的ICT的架構,以及整個數據融通的數字化平臺實現傳統電廠系統和數據的融合,從而賦能電廠的智慧建設、智慧運檢、智慧安全、智慧經營和智慧辦公,提升能源效能。最終逐步實現“三無一減”,即無安全事故、無人值班、無人巡檢和低碳減排。
在無人值守風電場,通過AI+平臺支撐缺陷消除場景融合聯動,實現了60%+巡檢效率提升、35%+AI協同降低投資、Wi-Fi 6低成本、快速無線覆蓋等。人工消缺變成了智慧化消缺,不僅提升了效率,而且可以延長整個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壽命和周期。
使能分布式新能源管控,華為希望不僅可以助力整縣光伏、儲能發展,而且能夠精準確保電力系統安全。從接入、聚合、評估到監測,以及最終可調、可控層面,已經實現了云、邊、端整個方案的融合。針對分布式新能源管控,華為與電力客戶共同開發了融合終端,包括5G的路由器和網關,實現了電力的高安全、多保密和低時延,還能夠進行有效數據化可視的儲能。在5G方面,華為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展開了大量的合作,包括精準負荷的控制,差動保護,已經實現了20毫秒以下高可靠的保障。
在智能巡檢方面,華為以昇騰智巡使能電力多場景,正在助力能源互聯網進入AI新時代。提供了三個層面的巡檢,第一是中心側的智能,通過智能訓練和智能平臺來對整個系統實現智能;第二是邊側的智能,如變電站邊緣數據中心的端側智能;第三是端側智能,在端側就能識別故障與問題,快速進行處理。
特別要指出的是,華為以全棧智能物聯+“四無”智能攝像機的解決方案,已經在湖北、廣東、云南等地成功落地應用。攻克了無網、無電、無光、無現場運維的難題,該四無攝像機本身在端側就可實現智能化,通過拍照實現識別故障,被稱為輸電巡檢“智慧之眼”。只需人工確認,馬上就可以下發工單來進行及時處理,而且提升了準確性和效率,降低巡檢風險以及工程量。在一些沒有4G公網的場景中,或數據量傳輸價格成本比較高的情況下,這種解決方案對于提升效率非常有效。
年會當天,與會領導們還參觀了華為電力展區豐富的智慧解決方案。
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融合發展芯片、北斗及地理信息、5G、人工智能、移動互聯、基礎資源商業化運營、傳統信息化等業務,大力拓展“雙碳”數字化市場空間,構建“雙碳”數字化全場景綜合解決方案,滿足“雙碳”發展的需要。
正如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林銘山所言,希望大家能夠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凝聚綠色低碳發展最廣泛的共識,匯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綠色動力,打贏碳達峰、碳中和的這一場硬仗,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底層技術升級,儲備領跑未來
時光不負有心人,沒有誰的未來是憑空而來。華為已經提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的IP網絡架構。
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是互聯網演進升級的必然趨勢,是網絡技術創新的重要方向,更是網絡強國建設的關鍵支撐。
為加快推動我國IPv6從“通路”走向“通車”,今年年中,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中央網信辦發布了《IPv6流量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年)》,圍繞IPv6流量提升總體目標,明確了未來三年的重點發展任務,標志著我國IPv6發展經過網絡就緒、端到端貫通等關鍵階段后,正式步入“流量提升”時代。
深入研究了“IPv6+”自動化、確定性、廣聯接、低時延、超寬、安全的6個能力維度,結合中國電力業務的實際需求,華為在可靠承載、云網融合、智能運維、網安協同4個典型場景,實現了IPV6+典型應用,做到了數據智能可視的傳接、數據有保障的傳遞、數據和網絡融合貫通的聯接。目前,華為已經建成了106張IPv6+網絡,并成為了在中國首個通過全面測試的廠家,還主導起草了IPV6+標準草案,全力加速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
除了數據網絡,數字世界最底層的大動脈是傳輸網。對于大帶寬的需求,未來會成為一個比較大的重點方向。在這方面,華為F5G技術可實現高安全、低時延、零丟包,打造安全穩定的堅強傳輸網,使能電力行業數智化升級。
岳遠見表示,華為愿意與行業伙伴一道,共同努力服務好電力客戶,賦能更多數智電力場景。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