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應用等信息技術的強勢推動下,傳統行業與新興技術正在不停的發生碰撞,企業業務與IT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現在,IT早已不再是企業的成本中心,或是職能支持部門,而是業務決策的核心,IT架構的先進性及與業務發展的適應性對企業經營意義重大。如何有效滿足業務對新IT性能、應用可擴展性和業務穩定性的需求,直接決定著企業穩步增長和業務創新能力,然而傳統IT架構在應對上確顯得逐漸乏力。
特別是在制造業,隨著去年“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規劃等產業政策的提出,通過革新IT加速企業“兩化融合”顯得尤為迫切。在最近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兩化融合大會上,聯想基于自身實踐經驗及對傳統制造業轉型需求的洞察,總結出“雙態IT”建設理念。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業務銷售總經理葉明和聯想集團中國區商用業務企業行業總監許子牛詳細介紹了聯想的“雙態IT”如何重塑IT架構、變革生產與組織方式,幫助企業實現兩化深度融合的目標。
圖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業務銷售總經理葉明(右),聯想集團中國區商用業務企業行業總監許子牛(左)
“云大物移”,新環境下的兩化融合挑戰
其實自從十六大以來,“兩化融合”一直都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葉總表示,在過去,企業進行信息化和工業化建設,根本目的是打破傳統行業落后的生產模式,借助IT實現業務創新。李克強總理在《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一個“要害”就是“智能轉型”;第一個“支點”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面對轉型和創新的實際要求,葉總表示在制造業愈發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模式的今天,大家更多的是看企業和產能增長的Quality,而不只是Quantity。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之下企業的轉型手段,特別是如何能夠讓傳統的企業使用信息化技術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創新企業的服務交付方式、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是現在談兩化融合時企業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
葉總介紹在過去,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IT架構并不是根據應用環境而量身定做的,更多的依靠是經驗堆積,所以IT管理者通常是根據以往的IT建設經驗將硬件進行堆積,這不僅拉長了企業的建設周期、增加了IT架構的復雜度;更重要的是伴隨著“云大物移”帶來的企業產品互聯網化、服務化、個性化浪潮,IT性能將跟不上企業業務需求。
這種問題隨著去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后得到進一步放大,“互聯網+”帶來的商務模式革新使整個市場的商業環境已經與從前大不相同。大數據,互聯網思維等這些新的市場變化已經滲入到制造業各個領域。隨著各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成熟度和規模化不斷提升,各行業對于IT的基礎穩定性與行業個性化需求日趨明顯,并且體現得更加多元化。
“雙態IT”,驅動IT性能提升的雙螺旋
正是捕捉到這一趨勢,聯想提出了“雙態IT”建設理念。“雙態IT”核心是通過對企業業務流程的“穩”、“敏”分析,采用傳統的集中式和新興的互聯網分布式IT技術手段,系統化的構建“穩態”系統和“敏態”系統和諧共存的新型IT架構。“雙態IT”將確保企業IT架構與“穩”、“敏”雙態業務精確匹配,提升企業IT貢獻率、降低企業運營風險等,助力企業“互聯網+”成功轉型。
既然“雙態IT”包含“穩”、“敏”兩種形態,自然涉及到兩者之間的平衡問題。葉總表示,對于“敏態”和“穩態”而言,并不是一刀切,對于其中一類的客戶穩態的業務可能到了另一個客戶就是敏態的業務,聯想是根據企業業務不同類型和服務對象來做優先和平衡。比如某客戶在官網上面瀏覽了某款智能手表產品,聯想在后端推送的時候就包括傳統業務的界面,還包括CRM里面的生產數據交互。這里很重要的的一點是平衡兩個業務系統去做交互和融合的安全優先級,因為它服務對象的甄別有些是對內的,有些是對外的,就算是移動互聯數據呈現上也細分為客戶、渠道和內部員工不同的等級。此外還需要對成本進行考量,因為成本當中讀和寫的交易其實是不同的定義,所以也要考慮成本和服務之間的平衡。“穩態”系統和“敏態”系統會根據業務流程和實際應用進行動態匹配,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在“雙態IT”的規劃實施上,聯想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分別評估企業業務敏捷度需求和業務系統敏捷度中長期發展目標,通過差異性(GAP)分析,規劃出“雙態IT”戰略設計,包括雙態應用系統概念性架構設計、演進路線規劃、資源投入計劃、IT組織與管控模式、項目群(Portfolio)規劃等。
以史為鑒,實踐經驗成為“雙態IT”創新源泉
在談到信息化建設歷程上,聯想集團中國區商用業務企業行業總監許子牛表示,聯想本身作為制造企業,也是在不斷的IT建設過程中總結實踐規律。從1998年起,聯想完成了三個階段IT重大項目的發布與變革,很好地支撐了業務幾何式的增長和全球化擴張,并成功地建立了互聯網業務模式。在過去的十年間,聯想的IT系統容量擴大了數百倍,采購成本卻相對降低了22倍,運維成本更是降低了440倍。新的架構不但有力的支持著聯想存量業務的平穩運行,更充分適應業務的快速變化和調整,加速新業務上線,提供了實時的商業洞察力,有效滿足了增量業務的爆發性增長需求。
在葉總看來,正是聯想的這些實踐經驗,為幫助企業建設靈活高效的“雙態IT”打下了基礎。首先,聯想擁有業界最完整的產品線和一系列平臺級、企業級整體解決方案,覆蓋業務全流程;同時,聯想硬件產品實現從研發、生產、交付、運維、服務,全生命周期的自主可控,還擁有通過中國可信云服務認證的ThinkCloud云平臺管理解決方案,以及參與過國家重點科研攻關及涉密項目的200多名研發人員,能夠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和技術支持。最后,在“Open+”策略指引下,聯想還會與業界伙伴進行協同創新,打造行業生態圈,為用戶提供最符合業務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
未來,隨著日益復雜多樣的應用驅動IT架構的革新,企業對“雙態IT”接納度也將進一步提升。一方面,聯想“雙態IT”理念正在重新定義著IT架構;另一方面,聯想也將持續提供超融合、SAP HANA和HPC解決方案,幫助客戶降低成本,打造業務、IT和管理三維協調的新一代信息化架構,在兩化融合背景下實現穩基業、敏突破的和諧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