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場指的是由一批風力發電機組或風力發電機組群組成的電站。目前,風電場可分為陸上風電場和海上風電場,海上風電場又分為潮間帶和潮下帶灘涂風電場、近海風電場和深海風電場。具體介紹如下:
風電場產業的上游包括風電場核心設備及其零部件,即風機設備、電纜和塔筒等;中游包括風電場的建設、運營;下游主要涉及發電和風電場維運市場。
目前,風電場產業鏈上游參與者類型廣泛,風機設備環節的代表企業有金風科技、東方風電等,電纜的代表企業有中天科技、漢纜股份、東方電纜等,塔筒的代表企業有天順風能、秦勝風能、第一機械等;風電場產業鏈中游主要為風電場建設及運營方,其中風電場運營的代表企業有中國電力、國能集團、三峽集團等;風電場產業鏈下游涉及發電及風電場維運,其中,風電場維運的代表性企業包括安維士、優利康達等。
——發展歷程:現已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
1986年,我國第一座風電場-馬蘭風力發電廠(四臺V15-55/11kW風機)在山東榮成并網發電,是我國風電歷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風力發電的開端。總體來看,中國風電場行業發展經歷了早期示范、產業化探索、產業化發展以及大規模發展的四個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從“補貼鼓勵”至“平價上網”
我國風電發展政策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由之前的補貼鼓勵到現在驅動平價上網,這標志著我國風電已經邁向成熟。
同時,隨著風電技術的進步,更多“低風速+平坦+臨近負荷中心”的風資源可以被“分散式”的形式充分利用,我國分散式風電政策密集加碼。并且,國家陸續推出實行競爭配置、加快風電消納的相關政策。
行業發展現狀
——風力發電工程投資規模總體增長
據中電聯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2020年期間,全國風力發電工程的投資規模總體增長。2020年1-11月,全國風力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額2151億元,同比增長109.9%,是2010年以來的最大投資額。
——全國風電場數量已超4000個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于2020年初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4000多個風電場。
同時,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開發服務中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風力發電技術委員會每年對全國風電場的生產運行數據統計工作可知,2017-2020年,全國風電場數量不斷增長。2020年,共有49家發電集團(投資)公司所屬的2488家風電場參與了全國風電場的生產運行數據統計工作;同時,截止2021年5月,這2499家風電場的裝機容量達19564.59萬千瓦。
——2020年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已達2.81億千瓦
風力發電有兩種不同的類型,即:獨立運行的-離網型和接入電力系統運行的-并網型。目前,并網發電是我國大規模風電場在風能開發建設中最重要的形式,本部分將以風電并網建設情況進行分析。
據國家能源局援引中電聯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逐年增長。2020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為7167萬千瓦,達“十三五”期間的峰值;同時,我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也不斷增長,2020年達2.81億千瓦。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格局:內蒙古領跑全國
根據2021年8月中電聯公布的《2020年電力行業風電運行指標對標結果的通知》,其中評選出了390多家優勝風電場。從優勝風電場的區域分布來看,內蒙古的優勝風電場數量最多,達50個以上;其次是新疆、山東和河北,優勝風電場數量在30-50個之間。
同時,從5A級風電場數量來看,內蒙古的數量最多,達12個,其次是新疆,達7個,這兩個地區也是我國風能資源較豐富的省市之一。
——企業競爭格局:國家能源集團領銜發展
由于我國風電場行業技術壁壘較高,目前參與的主體較少,大多數為具有國資背景且具有資金實力的企業,如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等。
根據中電聯于2021年8月公布的《關于公布2020年度電力行業風電運行指標對標結果的通知》,其中,優勝風電場數量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這三家企業的優勝風電場數量都在45個以上,風電場數量也在270個以上。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