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各個市場當中,中國大陸可謂是最強力投資芯片制造的經濟體,業界預期隨著中國規劃的晶圓廠陸續投產,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市場,但是目前高漲的芯片價格卻可能進入下行周期。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努力發展芯片產業,希望提高國產芯片替代比例,最終實現芯片產業自主化,從而提高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自2014年中國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以來,中國的芯片產業就進入高度繁榮階段,隨后中國方面發現芯片制造產能已成為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瓶頸,由此開始大規模投資擴張芯片制造產能,從2017年以來中國建成了39個晶圓廠,目前規劃或在建的晶圓廠還有26個,隨著這些晶圓廠的投產,中國大陸將超越中國臺灣成為全球擁有最多晶圓產能的經濟體。
中國規劃如此龐大規模的晶圓廠確實有它的必要需求,因為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制造國,對芯片的需求多種多樣,消費者熟悉的手機芯片需要先進工藝制程,而其他行業的芯片其實并不需要先進工藝制程,例如計算器的芯片用十年前的65nm乃至更落后的工藝生產就足以滿足需求。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中國大舉建設晶圓廠,除了知名的中芯國際、上海華虹等芯片制造企業采用先進工藝制程之外,其他晶圓廠大都采用成熟工藝生產芯片,以成熟工藝生產的芯片擁有成本低等優勢,這與中國制造具有優勢的產業是相匹配的,待打下基礎之后再逐漸向先進工藝制程演進。
隨著中國的芯片制造產能逐漸釋放,全球的芯片供應短缺或將部分得到緩解,由此從去年開始的芯片價格飆漲或將告一段落。
市調機構TrendForce近日就發布報告指出NAND flash存儲芯片的需求已逐漸得到滿足,制造企業的庫存水平逐漸上升,今年四季度NAND flash存儲芯片的需求將會出現下滑,它預期四季度NAND flash存儲芯片的價格將下滑0%-5%。
事實上對芯片需求強烈的幾個行業并沒有如業界預期的那么強烈,目前一直強調供應短缺的汽車行業,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增長了27%,然而這樣的銷量其實低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同期,比歷史最高水平也低了10%;今年二季度全球手機銷量同比增長10.8%至3.29億部,同樣低于2019年同期的3.31億部。
在液晶面板行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由于中國兩大液晶面板企業京東方和TCL華星大舉擴張產能,全球市場對液晶面板的需求迅速得到滿足,液晶面板的價格已開始再度下跌。或許芯片行業也將如此,隨著中國的芯片制造產能陸續開出,芯片供應緊張狀況得到緩解,芯片價格將進入下行周期。
當然芯片價格走跌對中國芯片產業也未必是壞事,業界人士指出中國大陸的芯片制造成本比中國臺灣、美國、韓國等都要低,相比美國大約低近四成,如此即使芯片價格下跌,中國芯片產業依然能有獲利空間。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