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官方網站9月10日消息,為加強賦能實體經濟能級,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全力支撐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充分發揮上海工業產業基礎雄厚、科技資源密集等優勢,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國資委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制定并印發《上海市促進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發展目標為,通過三年努力,不斷創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全面提高上海市工業軟件的研發能力,實現產業提升的跨越式發展。到2023年,上海市工業軟件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業軟件產品和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產業創新生態持續完善,基本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工業軟件創新高地。
——增強產業供給能力。CAD、CAE、EDA等研發設計類軟件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實現能用、好用;核心生產管理類軟件具有領先優勢;物性庫、知識庫、模型庫、工藝庫、算法庫等基礎要素不斷完善;培育新型工業軟件平臺;強化工業數據賦能;提升工業軟件智能化水平。
——做大產業規模。培育引進200家以上工業軟件企業,培育10家左右上市企業,培育5家超10億元的重點工業軟件企業,上海工業軟件規模突破500億元。
——形成一批示范應用。核心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普遍落地應用。一批重點領域的工業軟件經過驗證和適用,在上海市船舶、鋼鐵、石化、半導體、汽車、航天航空和重大裝備等產業形成一批工業軟件示范應用。
主要任務包括:
(一)提高工業軟件供給能力
1.夯實基礎工業軟件能力。整合產學研用多方力量,開展面向工控領域的實時操作系統,重點突破微內核架構、強實時性和高安全性等關鍵技術的攻關任務;以智能駕駛技術為牽引,研制面向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車載操作系統和車控操作系統、基礎軟件;發展全內存分布式數據庫核心技術,實現對實時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支持基于分布式工業控制軟件標準和確定性IP網絡技術,設計全新一代控制系統云化PLC,實現軟硬件解耦和多語言集成的開發環境;發展工業云操作系統,實現全棧化容器部署及管理,提供多層次的安全防護和準入機制、智能負載均衡器和在線擴容能力。(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發展改革委)
2.突破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關鍵技術。重點聚焦CAD、CAE和EDA等基礎性、關鍵性、緊缺性軟件部署攻關任務,加強項目組織策劃,對接國家在CAD、CAE和EDA等基礎性、關鍵性、緊缺性軟件的戰略布局,加強項目組織策劃,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工程化攻關,發展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技術。重點支持從產品設計、模具設計、工藝分析和加工制造一體化的CAD/CAE/CAM平臺建設,推進三維幾何建模引擎、輕量化設計、計算算法快速求解、軟件構件化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在航空航天、汽車、船舶等創新產品設計中的布局;重點推進面向石化、鋼鐵、建材等流程行業的研發設計仿真軟件研發,形成通用型/專用型行業流程模擬仿真平臺,支撐新工藝/新產品研發設計和優化決策應用;加快推進完善EDA布局,打造數字全流程EDA平臺、模擬及晶圓制造EDA平臺,推進國家EDA創新中心籌建。不斷提升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統籌優勢力量,合力推進大型工業軟件攻關,協同促進航天、航空、船舶、核工業等領域專業工業軟件創新發展。(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
3.重點發展核心工業軟件。支持工業企業和軟件企業協同研發,發展從設備自動化到數據流全貫穿的一體化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大力發展模型標準研究,建立基于模型的知識自動化系統軟件以及模型應用的協作機制和體系。面向流程工業,支持計劃排產、生產調度和實時優化軟件的研發攻關,攻克調度與計劃深度融合和滾動優化技術,推進軟件在石化、化工、有色、輕工等領域的試點應用。加快突破工業軟硬件、智能算法、工業機理模型等核心技術,圍繞從設計、生產、運維全流程優化、質量提升、智能生產、智能檢測、實時調度、優化決策、預測維護等工業場景,推進工業仿真、數字孿生、運維管控等軟件研發和產業化。(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國資委)
4.推進工業軟件測試驗證體系建設。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構建產學研用的工業軟件適配、測試、驗證和中試平臺。聚焦發展工控軟件的安全可信技術,開發自主的軟件全生命周期工具鏈,實現工業軟件的自動化驗證、測試。建設協同開發與集成驗證環境,突破設計研發類、仿真分析類工業軟件的可信評估體系和動態驗證模型持續加強物理、化工、材料、流體以及計算、異構數據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推進基礎、算法、模型等關鍵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工業企業與軟件企業針對核心技術開展產用協同攻關,補齊產品功能短板。(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
(二)大力推進工業軟件融合新技術
5.培育新型工業軟件平臺。推動工業互聯網底座工業軟件自主化,支持匯聚工具、算法、模型等微服務架構,推動工業軟件組件化、服務化,提升工業軟件綜合集成、測試驗證、質量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能力。聚焦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生產性服務等領域,通過匯聚產業鏈資源,研發大規模制造模式下產業生態化協同要素交互模型和資源自組織算法,重點打造鋼鐵行業數智化工業軟件平臺、石化全流程閉環管控工業互聯網平臺、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和星云智匯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平臺面向行業賦能。加快發展工業軟件云化先進技術,鼓勵工業軟件企業上云,加強工控安全,推動消費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貫穿。推動工業軟件云化架構、輕量化、插件式算法框架等技術發展,推廣低代碼開發。鼓勵工業軟件企業打造開放的云技術生態,面向不同用戶群體提供PaaS或SaaS服務,促進云服務的定制化,推動云服務產品的創新,重點打造工業仿真云、研發云等。(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
6.強化數據賦能。強化數字賦能產業鏈、供應鏈,支持建設制造業大數據中心、智能網聯汽車公共數據中心,成立工業大數據實驗室,推動工業數據集、工業算法、算力的綜合布局。組建工業智能算法研究院,建立行業級工業機理模型和微服務組件庫;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鋼鐵化工等領域建設工業高性能運算中心。構建工業知識圖譜,推進大數據獲取、存儲、分析、挖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關鍵技術融入到設計、感知、決策、執行、服務、安全等制造業全生命周期。匯聚工業數據,加快數據全過程應用,發展數據驅動的制造新模式新業態。適時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數據服務資源,提升企業數據應用能力。(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國資委)
7.提升工業軟件智能化水平。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機器換人和視覺檢測等工業新型應用,充分發揮工業大數據價值,推動工業軟件模型化、智能化發展。推動5G、VR、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軟件融合,大力發展智能工業軟件。重點集聚發展融合機器學習、人工智能、云技術、流程自動化的ERP、MES系統等。(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
8.大力發展工業邊緣計算技術。面向離散行業的加工無人化、柔性制造和智能化需求,研究基于云邊端協同的智能產線管控理論和方法,重點發展基于視覺的智能產線零件加工質量在線感知新方法、基于云邊端協同的產能產線精度控制、運行調度、能效優化等新技術。針對云端化工業軟件部署的邊緣側功能分配,發展基于MEC的邊緣感知、分析、決策、控制的技術。(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
(三)推進工業軟件國產化應用
9.建立國產工業軟件的應用推廣機制。開展工業軟件產品和服務能力評估建設,按照工業軟件應用的基礎條件,分階段、分步驟、分行業有序推進。研究制定本市工業軟件推薦目錄,建立推薦目錄產品的推廣應用方與供應方反饋機制。以應用牽引,鼓勵本市企事業單位應用工業軟件產品,加大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力度,優先推薦工業軟件創新產品列入《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鼓勵行業協會、公共服務平臺等第三方機構,搭建工業軟件產品供需對接會,不定期組織開展工業軟件項目路演、宣傳推廣會、技術研討會,提高工業軟件的市場認知度和市場占有率。鼓勵工業軟件參加上海自主品牌專項建設,支持自主品牌的培育,推動重點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賽。(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
10.開展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加大工業軟件驗證和推廣力度,較為成熟的國產軟件,分階段分行業加強應用。組織對接活動,組織相關企業研發。推動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工業企業強化工業軟件供應鏈安全。結合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試點工作,在強化工業控制安全能力基礎上,加強自主可控工業軟件產品供給。(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
11.研究軟件“首版次”應用的保險補償機制。探索推動出臺首版次軟件保險補償政策,鼓勵保險企業出臺軟件首版次質量安全責任險等產品,充分激發保險功能,幫助用戶打消顧慮,支持推動首版次軟件企業創新產品,突破在推廣應用初期的市場瓶頸,盡快進入用戶使用、優化體驗、迭代提升產品質量。支持企業特別是重點行業優先部署,解決企業不會用、不敢用的問題。(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上海銀保監局)
(四)營造工業軟件產業生態發展環境
12.創新政策引領。結合數字化轉型工作的安排,統籌推進工業軟件在大型企業的推廣應用。鼓勵申請政府專項資金的企業,優先使用“工業軟件推薦目錄”內的工業軟件,對使用目錄內工業軟件的企業適當提高資金扶持比例。支持本市工業軟件企業積極對接國家和部委有關重大專項工程。高質量發展專項、服務業引導資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資金等重點支持CAE/CAD/EDA/PLM/PLC等核心軟件產品攻關,突破關鍵瓶頸,推出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科委、市財政局)
13.培育工業軟件大企業。推動央企、地方國資和大型制造業企業等剝離核心技術公司,圍繞行業需求專門成立獨立的工業軟件公司。支持具備條件的龍頭企業開展并購重組等,鼓勵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鼓勵各類基金重點投資工業軟件企業,加強資本市場對接工業軟件企業,大力支持工業軟件企業科創板上市。構建工業軟件健康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加強工業軟件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工業軟件企業積極開展相關領域標準規范。(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
14.開展工業軟件載體建設。以浦東軟件園為基礎,聚焦集成電路、航天航空等領域,打造工業軟件綜合園區,園區內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圍繞實際技術瓶頸和業務需求,搭建由多方共同參與的協同攻關和體驗推廣的公共服務平臺。立足嘉定,重點打造汽車軟件特色產業園,因地制宜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以及網聯汽車安全等相關產業。圍繞5G、邊緣計算,以市西軟件園為載體打造工業軟件新型技術融合特色園。依托松江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重點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和工業APP軟件特色創新孵化園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浦東新區、嘉定區、青浦區、松江區)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